第一百七十七章有錢男子漢,沒錢漢子難(一)(第2/3頁)

“神光禪師--慈悲為懷,摸頂賜福!”

“神光禪師--活佛轉世,法力無邊!”

…………

來的是一支佛家隊伍,前面數十名小沙彌、舉著純白色接引條幅,接著是數十名強壯僧人,兩人一組擡著號角,不斷的賣力鼓吹著,而後是受戒的大和尚們,舉著鐵禪杖、青銅鈴、紫金缽……各種名貴法器!

隊伍中間有一頭大象,背上托著白蓮花形法台,上面坐一中年僧人,五官端正、面白如玉,身披一副燙金袈裟,手持紫金降魔杵,真有佛陀下凡的架勢呢……

中年僧人正講解《華嚴經》,聲音極為洪亮,估計練過獅吼功之類,道路兩旁有大量百姓,有的俯首跪拜、有的貢獻錢財,有的跟著一起念經,都是滿臉的虔誠之色!

佛家隊伍人數眾多,把大街中心占滿了,緩緩的向南行進著,而無愁侯府的隊伍、正好自南向北走,雙方就迎頭相遇了……

蕭逸身為大司馬,出行一向橫行無忌,不用給任何人讓路,因為普天之下,只有兩個人比他身份高:

一個是皇帝劉協,軟禁在皇城裏面,已經五六年沒出來了,因此絕不會遇到的。

二是丞相曹操,相府、侯府關系密切,出行都會互相招呼(或者說互相監視才對),因此十余年以來,翁婿二人也從未迎面相遇。

其余的文武官員、門閥家主、豪強名士之類,見到無愁侯府的隊伍,全都得乖乖的讓路,有的還要走過來,躬身行禮問安呢!

“嗚!--嗚!嗚”

“阿彌陀佛--阿彌陀佛!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俗話說得好:常在河邊走,哪有不濕鞋,對面的和尚們非常霸道,一邊猛吹鼓號、一邊高唱佛音,顯然是開路回避的意思……

蕭逸端坐車內,正考慮軍國大事呢(頭等大事就是缺錢),掀開車簾門一角、窺視外面的情況,立刻認出大象背上的,正是天頤寺主持--神光和尚!

天頤寺的老主持--一休禪師,在數年之前圓寂了,由他的兩大嫡傳弟子之一--神光和尚接位,至於另一位弟子無心,還在大草原上傳法呢!

與性格溫和、行事低調的老和尚不同,這位新主持-神光和尚,可是一個很活躍的人,不但講經說法、經常組織大規模法會,還遊走於權貴府邸,與文武官員頗有交際。

大軍凱旋歸來之後,舉行過幾次法會,超度陣亡將士的英靈,蕭逸見過神光和尚幾次,對方都是點頭哈腰、一副拼命討好的樣子。

沒想今日迎面相遇,和尚們竟然敢占道路,更加沒想到的是,短短十幾年時間,佛教如此的興旺了,大有挑釁政權的味道?

東漢明帝-永平七年,有‘身毒’二高僧攝摩騰、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、佛像到洛陽,漢明帝躬親迎奉,敕令在洛陽雍門外建僧院,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,故取名為‘白馬寺’,至此佛教正式傳入中土。

佛教轉世輪回,今生受苦受難,來世得享福報的教義,可以麻痹貧民百姓、甘願接受壓迫,因此深受統治者歡迎,佛教得以紮根下來,進而蓬勃發展……

尤其黃巾之亂以後,本土道教一蹶不振,而諸侯爭霸、殺伐不斷,加上各種自然災害,百姓們苦不堪言,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,只好寄托於神佛護佑,佛教趁機迅速做大。

上到達官顯貴,下到平民百姓,紛紛跪倒在佛祖面前,捐獻出大量的財富,至於拋棄紅塵,出家為僧、為尼的更是眾多了。

有人做過統計,僅是許昌城內外,就有大型寺廟五座、中小寺廟一百多座,僧尼共計六七千人呢,還擁有良田二十余萬畝,各種商鋪三四百家,其余寺產難以估算!

更加重要的是,出於對神佛的尊敬,寺廟名下的田產、商鋪是不用交稅的,因此一些地主、商人投機取巧,紛紛的選擇寺廟投靠,以此來逃避稅賦……

洛陽、長安、鄴城、臨淄、壽春……各處大城巨邑,人口密集之處,同樣有大量的寺廟,在冊僧尼約有四五萬人,信徒人數超過了百萬,堪稱一個龐然大物了!

“活佛出行,凡人退讓!”

“與佛爭路,必遭孽報!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堂堂大司馬出行,自然不會讓路了,雙方正僵持不下呢,對面走出幾十名身材高大、手持鑌鐵禪杖的和尚,一邊高念佛號,一邊擁擠車馬,竟然要強行驅趕……

無愁侯府威震天下,何時受過這種欺負,十幾名護衛握住兵刃,就準備砍了這些光頭,學子們也簇擁過來,把烏篷車團團圍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