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六章招賢納士,羽翼漸豐(十)(第2/2頁)

對於曹家兄弟的爭鬥,蕭逸的態度很明確:不支持、不反對、不參與、不過問,不錦上添花,也不落井下石,只要他們不刀兵相見,自己樂的袖手旁觀!

“大司馬深明大義,讓人欽佩之至,這個嘛……長途跋涉而來,腹中甚是饑餓,可否賞賜些酒肉?”

曹植憋足了力氣,本想好好爭論一番,沒想人家一口答應了,準備好的台詞全都無用,猶如一拳打在了空處,那個難受就別提了!

可這樣轉身離開,又實在不甘心呀,因此面紅耳赤半天,厚著臉皮祈求一頓酒肉,希望在宴飲之間、再找合適的機會,實現自己此行目的!

“哈哈-聽聞子建常與士人聚會,行通宵達旦之暢飲,想來酒量練得不錯了,今天正好領教一番,上好酒、拿大碗!”

“諾!”

蕭逸揮手之間,親兵們送上最好的酒,香氣四溢、沁人肺腑,不過最好的酒,也往往是最烈的酒!

酒碗更大的出奇,白口黑底、又深又厚,斟滿了起碼一斤多酒,再配上金黃色的烤肉,盡顯軍中粗獷之氣!

“大軍凱旋歸來,馬上與家人們團聚了--先幹一碗!”

“幹了!”

“將士殺敵立功,朝廷必然重重有賞--再幹一碗!”

“幹了!”

“礦山收益豐厚,三成補充軍中所需,將士們衣食無憂了,連幹兩碗!”

“幹了--幹了!”

酒宴開始之後,蕭逸祝酒辭不斷,烈酒也一碗碗下肚,中間連菜都不吃一口,帳內文武也隨之痛飲,軍中經常擺酒慶功,大家的酒量全練出來了!

這種氣氛之下,曹植只能一起痛飲烈酒了,生怕被將士的輕視了,還喝的特別快、特別幹凈,一碗飲盡還亮亮碗底呢!

曹植經常參加酒宴不假,可是與士人們聚會,都是金樽甜酒、吟詩作對,再加上美人歌舞助興,何時見過這種豪飲呢,四五碗烈酒下肚,就有點頭昏眼花、天旋地轉了!

“四公子遠道而來,我等當為之接風洗塵,再飲一碗!”

“四公子犒勞將士,弟兄們感激不盡,請再飲一碗!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蕭逸使個眼色,部下將領一擁而上,爭先恐後的敬酒,又是幾碗烈酒下肚,曹植渾身發軟、一頭栽倒在坐榻上,至於準備的說辭嗎,只能跟周公去嘮叨了!

眼看曹植大醉不醒,蕭逸卻長嘆一聲,從帥案下取出一卷《左傳-鄭伯克段於鄢》,塞入了曹植的懷中,而後讓人送他出營,交給隨從們安置去了……

左傳記載:‘鄭武公娶姜夫人,生下長子-寤生、次子-共叔段,因為長子是個難產兒(腳丫先出來的,故而取名寤生),所以不受姜夫人喜愛,處處的偏袒小兒子!

共叔段聰明伶俐、文武雙全,又深得母親的寵愛,故而很多人的認為,他會繼承國君之位,紛紛的跑過來逢迎拍馬,結果鄭武公臨死之前,卻傳位給了長子寤生,也就是鄭莊公!

後面的事很多人都知道,鄭莊公用欲擒故縱之法,一點點培養弟弟的野心,讓他走上造反的道路,最後出兵討伐之,逼迫共叔段自刎身亡,而鄭莊公卻勵精圖治,成為了春秋小霸主!’

曹植現在的處境,與共叔段頗為相似,不過是奸雄扔出的誘餌,想試一試群臣的反應,再為真的繼承人掃清障礙、鋪平道路!

可憐曹植文采斐然,卻不懂政治之陰險,如今他越是春風得意,日後就越是悲慘難言,就像原來的歷史上,四十歲就英年早逝了。

不管怎麽說,畢竟是親小舅子,看在夫人曹節面子上,蕭逸不出手支持,也不能見死不救,故而送了一卷《左傳-鄭伯克段於鄢》,至於曹植能領悟幾分,就看他的造化大小吧!

礦山的利益分配完,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,蕭逸傳令各部人馬,明日拔營起寨,回許昌與親人們團聚去了……

至於平頂山的事情,盡數交給石韜負責了,又抽調了三千老兵、傷兵,留下做為護礦之用,這些人身上有各種殘缺,如果回歸家鄉的話,恐怕難以務農為生,不是活活餓死、就是淪為盜賊!

雖不能征戰沙場了,可護衛礦山沒有問題,還能領一分豐厚錢糧,可以安穩渡過余生,也算是兩全其美了!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