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章招賢納士,羽翼漸豐(四)(第2/2頁)

殺了幾十名貪官汙吏,搭救了一群受苦百姓,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,可蕭逸臉上毫無笑容,反而不斷的摸著鼻子……這只是冰山一角呀!

汝南郡有三十七個縣,貪汙尚且如此之重,曹營控制著九個州,共計七十四個郡、八百多個縣……又該有多少貪官汙吏,又有多少受苦百姓?

其實曹營崛起之初,十分的重視吏治,也湧現出不少清官、好官,深受黎民百姓的愛戴,否則也不能十余年間,就橫掃了中原之地,之所以貪官汙吏橫行,也是有多種原因:

以前曹營征討四方,曹操主持大局,郭嘉運籌帷幄,蕭逸臨陣指揮,荀彧、荀攸則坐鎮後方,一邊安撫百姓,抽調錢糧,一邊運送軍械、糧草,源源不斷供給大軍,故而曹軍屢戰屢勝!

‘二荀’不但能力一流,品德也極為高尚,他們委任的官員們,都是一些忠於職守、公正廉潔者,故而曹營集團的風氣極好,很少有貪汙受賄出現。

曹操又執法如山,偶爾抓住幾匹害群之馬,也會立刻問罪嚴懲,就算其達官顯貴、曹氏宗族也不例外,官員們都廉潔奉公,百姓的日子自然好過了。

可因為政見之爭,‘二荀’先後自盡身亡,曹營失去重要內政人才,雖然提拔了蔣濟、毛玠、華歆等人,可在能力、品德、威望上差的太多了,根本撐不住治國重任!

曹操年老體衰,精力大不如前了,又要親自統兵出征、又要防備漢室死忠、又要提防有人奪權……對於官員的監督上,也就松懈了許多!

結果就是:朝廷風氣日下,貪官汙吏成群,而百姓們飽受剝削,日子苦不堪言,甚至出現了大規模民變,曹軍南征慘敗而歸,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!

話又說回來了,幾十名貪官汙吏是殺了,陽安、陽城、富陂三縣誰來管理呢,總得有人安撫百姓、征調賦稅吧,否則大軍吃用什麽?

“養兵千日,用兵一時,爾等在學府深造多年,也該為國家出力了,如今三縣職位出缺,有誰毛遂自薦的嗎?

縣令者,又叫做‘百裏侯’,執掌方圓百裏的大權,名副其實的父母官,難道我學府子弟,沒一個勇於擔任的嗎?”

蕭逸早有人選了,就是麾下學子軍,爭鳴學府開創六年有余,學子們一個個滿腹經綸,又經歷了鐵血的洗禮,足以獨當一面了。

更加重要的是,爭鳴學府是自己一手開創的,學子們都是自己的門生,感情上非常親近,政治上絕對忠誠,這種升官發財的好事,肯定先緊著自己人了。

“學生安東請纓,擔任一縣之長,必定勤勤懇懇,愛民如子!”

“學生蔡斌請纓,擔任一縣之長,三年內不能大治,願自刎於學府門前!”

“學生陳勛……”

“學生沈雷……”

子曰:學而優則仕,學子們入學府、拜名師,十數載的寒窗苦讀,不就是為了出仕朝廷、出將入相嗎?

如今機會就在眼前,自然是個個爭先了,就連崔鈞、石韜、孟建也躍躍欲試,有心做一個‘百裏侯’,別看他們裝作清高模樣,心中一樣渴望建功立業!

可惜三人注定要失望了,因為蕭逸早給他們做了定位:輔國安邦、王佐之才,做縣令是大材小用了,州牧、大司農、中書令還差不多!

接下來,蕭逸在眾學子當中,挑選了六個品學兼優的(就是看著順眼,表現乖巧的),擔任三個縣的縣令、縣丞,分掌文武大權,而後授予印信,立刻上任!

按照官場的規矩,門生出仕之時,師傅要講幾句話,以示鼓勵的:

“爾等將獨當一面,為師有幾句囑托:爾俸爾祿,民膏民脂,下民易虐,上天難欺……有誰碌碌無為的-逐出師門,有敢貪贓枉法的--立殺無赦!”

“諾!”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