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九章,招賢納士,羽翼漸豐(三)(第2/3頁)

爭辯不休的人們,全都啞口無言了,這件棘手的案情,無論法制、人制、德治,都無法妥善的解決,真讓人左右為難呀?

“嗖!--哢嚓!--哢嚓!”

天大地大吃飯最大,蕭逸輕輕一揮手,周圍的士兵們散開了,饑民瞬間沖向烤馬肉,你爭我奪、狼吞虎咽,吃像兇殘猶如野獸,卻看的人心中發寒!

華夏百姓最是勤勞、也最能忍耐了,只有還有一口飯吃,他們就不會反抗的,可真的走投無路了,百姓們爆發的怒火、足以焚盡世間萬物,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,不就是被饑民推翻的嗎,大漢也差一點步其後塵呢!

“國以民為本,民以食為天,讓百姓們忍受饑寒之苦,是我們上位者的過錯呀!”

略加感嘆之後,蕭逸又是一揮手,親兵們擡上大壇美酒,分給饑民們飲用,就連小孩子也灌上幾口!

這些人餓的太狠了,猛然吃下許多馬肉,很容易撐破肚子的,喝烈酒可以幫助消化、緩解胃部的壓力,對於性寒的馬肉,也有中和的作用。

吃飽喝足之後,饑民們都呆坐不動了,有的還把眼睛閉上了,顯然他們把這頓酒肉,當成了最後的‘斷頭飯’,不過臨死前吃頓飽飯,總比當餓死鬼強的多呢?

“說出你們的出身,為何淪為盜賊了,只要是情有可原,本大司馬可以法外開恩!”

“讓百姓受凍餒之苦,地方官難辭其咎,把陽安、陽城、富陂幾縣的官吏召來,戶籍、錢糧冊也統統拿來查看!”

蕭逸再次揮手,親兵們取來幾百張羊皮,依次分發給饑民們,雖然樣式不太好看,卻可以遮風擋寒的!

倉廩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,饑民們吃飽喝足,有皮毛遮身之後,終於有了一些生氣,也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,而後爬出幾名老者,哭訴起他們的悲慘遭遇……

“我等皆是陽安縣的農戶,以耕種養蠶為生,從來不敢為非作歹的,可是南邊不斷的打仗,把村裏的青壯全征調走了,只剩一些老弱婦孺!

家中缺了男勞力,生活就十分困難了,今年夏天一場大旱災,五個月不見一點雨水,地裏的莊稼全旱死了,桑樹也十死八九,根本無法養蠶抽絲!

可官府不斷的征兵、征糧、征稅,把村裏十幾歲的娃子,都強行帶走服勞役了,口糧、種子也都搶走了,剛入秋各家各戶就斷了頓,只能靠樹皮、野菜、草根來糊口!

如今天寒地凍,野菜都挖不到了,村裏人餓死了一小半,剩下的為了條活路,只能是淪為盜賊,這才偷了軍爺們的馬匹……嗚嗚!”

饑民們訴說經歷、嚎啕大哭,周圍的將領、謀士、學子無不同情落淚,知道一場大戰下來,百姓們苦不堪言,沒想苦到這個地步了!

“戰爭、天災、人禍……再不好好整治一下,讓百姓們休養生息,恐怕就要黃沙漫天了!”

蕭逸心中有本賬,因為連年戰亂、漢家元氣大傷,中原地區人口不足一千萬,而且是女多男少,男人只有四百多萬,青壯年男子不足一半,余者都是老弱病殘了!

之前曹軍大舉南下,出動了四十萬將士、以及上百萬的民夫,加上其他地方駐軍,可以說中原的青壯男子,全都走上戰場了。

華夏民族是最勤勞的,即使只剩一些老弱婦孺,她們也會耕種土地、養蠶抽絲,努力的生活下去,可是國家除了抽調男丁,還不斷的征集糧食呢!

曹營四十萬將士、上百萬民夫、上百萬的騾馬,每天消耗不計其數,把朝廷府庫全部吃光了,而巨大的後勤壓力,就落在老弱婦孺們身上,還有兩個額外負擔:一是層層克扣,二是路途消耗!

常言道:無商不奸、無官不貪,雁過拔毛、獸走留皮,就算是遇到了鐵公雞,當官的也能刮一層鐵銹下來。

比如朝廷要十萬斛糧食,命令到了州牧一級,數字就變成十五萬斛,(多出的是官員好處費),到了郡守一級呢,數字變成了二十萬斛,(理由同上),縣令、鄉約、亭長、裏正……

層層樂扣、層層增加,等到了百姓們的身上,數字會番幾倍,甚至十幾倍呢,男丁都去打仗了,田間糧食本就減產,再這樣兇殘的搜刮,又能剩下幾粒米?幾顆糧?

十萬斛糧食向前線送,相隔上千裏路程,民夫們就要吃用一大半了,加上沉船的、翻車的、被敵人焚毀的……最後送到將士手中,能有一萬擔就不錯了。

前後上百倍的差距,縱然曹營集團家大業大,府庫也消耗一空了,百姓們或是凍餓而死,或是挺而走險,這才民變四起、盜賊成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