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四章南北議和,罷兵停戰(上)(第2/3頁)

“雙方以長江為界線,南、北各治其地,自然相安無事了,皇叔身為帝室之胄,還應派遣一個兒子,入許昌陪駕皇帝身旁,以盡臣子之職責也!”

誰也沒想到,郭奕先聲奪人了,條件開的極為高,不但要小阿鬥做人質,還要劉備一方大片土地,要知道江陵城也在長江北岸呀!

“貴方真有誠意議和,就該以漢水為界線,我家幼主只有一歲半,送到君前恐有失儀,等到二十歲冠禮之後,自會進京朝拜陛下!”

孔明、龐統當仁不讓,堅持以漢水為界,而大半個襄陽城就在漢水南邊,至於人質的問題嗎,一個‘拖’字決就解決了!

“曹營雄兵百萬、戰將千員,踏平江陵城不費吹灰之力,必須以長江為界!”

“江水為池,眾志成城,劉皇叔登高一呼,天下萬民響應,豈懼曹軍再南下呼?”

“再不肯退讓,咱們刀兵相見!”

“打仗就打仗,怕你咋滴?”

…………

所謂的政治談判,跟商人交易沒啥區別,都是漫天要價、落地還錢,耍心眼、使手段、下拌子……只要能獲得利益,簡直無所不用其極!

郭奕深得師傅的真傳,跟噴子-彌衡也學了不少,以一敵三絲毫不落下風,時而引經據典、滿嘴的大道理,而是拍桌子瞪眼,比武夫還要粗魯,喊叫聲響徹了大堂……

幾番唇槍舌劍之後,雙方終於達成一致:罷兵停戰,握手言和,雙方正在對峙的兵馬、各自後退三十裏,留下一塊緩沖地帶,以免有沖突發生!

為了表示誠意,劉備要上一道奏折,以示永遠效忠漢天子,等於變相對曹營臣服了,畢竟雙方實力不可同日而語,侵占章陵郡南部土地,也要盡數退讓出來。

章陵郡位於荊州西北,距離江陵城比較遠,距離襄陽城卻很近,騎兵兩天就能到達了,如果不拿到自己手中,蕭逸寢食難安呢!

另外嗎,章陵郡屬於半山區,土地貧瘠、人口稀少,對於劉備集團來說,屬於一塊雞肋之地,送出去也不太心疼的!

有得必有失,蕭逸拿到想要的了,自然也要付出代價了,把自己荊州牧的頭銜,大方的送給了劉備,讓他可以明正言順討伐百越、捍衛荊州南部土地!

州牧金印郭奕也帶來了,本是曹操留給蕭逸的,如今卻拱手送人了,對此蕭逸並不心疼,因為他眼睛盯著的、不是區區一州之地,而是整個江山社稷!

另外嗎,蕭逸還撥出一些軍械、糧草、藥材,送給劉備軍來使用,面對入侵的蠻夷部落,兩個交鋒十幾年的敵人,終於攜起手來了,這就是‘兄弟鬩於墻猶外禦其侮’的道理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伯益公子慢走,有一物請帶回襄陽城!”

“皇叔所贈,不知何物?”

“呵呵,稍後就知了!”

酒足飯飽,議和達成,郭奕準備告辭離開了,卻被劉備給拉住了,說也有一份禮物回贈!

片刻之後,‘禮物’被拿出來了,也放在木盒子裏,赫然是一顆血肉模糊、死不瞑目的人頭--士頌!

士頌如何也想不到,自己滿臉帶笑的前來,竟然和二哥士祉一樣,落個屍首分離的下場,這漢人也太不講理了,對他們無禮被殺頭、對他們客氣也被殺頭……

劉備下令斬殺士頌,一是證明自己守衛疆土,討伐蠻夷的決心;二是想告訴蕭逸,你敢殺了士祉、我就敢殺十頌,都是漢家好男兒,誰也不比誰遜色!

“伯益公子--足智多謀,口舌如刀,又精通兵家之道,日後必是王佐之才,前途不可限量呀!

聽聞大司馬麾下學子軍,皆是爭鳴學府子弟組成,不知那爭鳴學府之中,如伯益公子者有幾人?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帶著士頌的人頭,郭奕準備回襄陽城了,劉備帶著文武大員們,一直送到了府門外,而在臨分別之時,突然提出一個問題?

大爭之世,爭於實力,地盤、錢糧、人口、軍隊……這些都是實力,而最為重要的是人才,曹操能夠稱霸中原,就是靠著招賢納士,才有了謀士如雲、武將如雨的格局!

劉備同樣禮賢下士,招募了不少的人才,可是這場爭霸大戰,恐怕要延續數十年之久,而決定幾方勝敗的因素,就是後續人才的培養了,故而才有這一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