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三章恨水東逝,名將隕落(七)(第2/3頁)

只要蕭逸前來搶屍體,立刻放火燒營,來一個玉石俱焚,再加上外圍兵馬剿殺,搶屍者必然有來無回,這是想拉人做陪葬呀!

結果蕭逸胸襟開闊,非但沒搶奪屍體,反而派使者送挽聯,以示自己的哀悼之意,這一招‘玉石俱焚’就失敗了,周瑜泉下有知,不知作何感想呢?

第二條計策‘假途伐虢’,周瑜身亡之後,江東大軍必然東撤,而江夏郡是必經之路,孫、劉之間還是盟友關系,得知周瑜身亡的消息,留守官員必然來祭拜!

江東軍就借此機會,生擒來祭拜的官員,而後一舉奪取江夏郡,江夏郡是荊州東大門,不但戰略位置重要,而且人口眾多、城池富庶,江東軍將之搶奪在手,也算沒白白幸苦一趟。

當初孫、劉聯盟約定,荊州東部歸江東所有,如今搶奪江夏郡也算名正言順,而且魯肅為人敦厚,只搶奪城池、沒傷害人命,事後把孫乾、孟達、關羽禮送回江陵,也算留下了余地!

更加重要的是,周瑜身亡、江東撤兵,鬼面蕭郎的強大壓力,就要劉備一方獨立承擔了,這種情況下,劉備是不敢與江東決裂,再招惹一個敵人的,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來。

周瑜臨死之前,還能設下妙計,為江東搶占一郡城池,不愧是一代名將,也對得起孫氏重托了!

接下來,孫權正式頒布命令,任命魯肅為大都督,統領一部江東人馬、就駐紮在江夏郡,一邊休養生息,積谷存糧,一邊操練兵馬,坐觀風雲!

周瑜的棺槨則乘船東進,一直送到了吳郡,孫權領大小官員到碼頭迎接,還親自擡官下船、跪地痛哭不止,軍民觀者無不落淚……

隆重祭祀四十九天之後,安葬在了姑蘇台旁邊,與孫策的墓緊挨著,兄弟二人生前出則同車、坐則同席,死後也比鄰而居,也算一段佳話吧!

不過嗎,周瑜的葬禮很隆重,身後事卻不順利,對於小喬夫人、以及三個孩子,孫權既沒有看望,也沒有加封爵位,只是賜予幾頃薄田、少量財物,就算是撫恤功臣之後了!

因為繼承人的問題,孫權一直對周瑜懷恨在心,只是不敢表現出來,之前親自擡棺、跪地痛哭,都是做給外人看的,也好拉攏江東人心,後面輕待孤兒寡母,才是碧眼小兒的本色呢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不能再打仗了,再打就是兩敗俱傷了!”

“可怎麽才能不打仗呢,就怕樹欲靜而風不止?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襄陽城-州牧府內,蕭逸正在查看地圖,上面用黑、紅、白三色旗幟,分別代表曹、劉、孫三家勢力,遍布荊州各處,形成犬牙交錯之勢!

其中劉備勢力最大,占據了長沙、桂陽、零陵、武陵,以及南郡南部、章陵西部,大約五個郡的土地,已經是稱霸一方了!

不過荊州南部諸郡--人口稀少、物產有限,又臨近百越部落,邊境上從未太平過,劉備想要站穩腳跟,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。

蕭逸的勢力次之,控制著南陽、襄陽,以及南郡北部、章陵郡東部,大約三個郡的土地,這些地方物產豐富,人口密集,占了荊州一半戶籍呢!

孫權則更次之,只拿到一個江夏郡,好在那裏戰略位置重要,民生也比較富庶,多少彌補了江東集團的損失!

不過嗎,周瑜兵敗身亡、江東元氣大傷,已經退出爭奪戰了,下一步就是蕭逸、劉備之間的較量,看誰能主宰荊州!

從骨子裏來說,蕭逸是好戰之人,想跟龐統、孔明、徐庶大戰一場,殺他個屍積如山,血流成河,把荊州南部都搶回來,也出胸中一口惡氣!

可是幾場大戰下來,自己的嫡系人馬死傷破重,軍械、糧草也不充足,與劉備集團爭鋒,真是有心無力呀,更為重要的是--後方不穩!

曹軍主力雖退回了北方,可戰敗的損失太大了,府庫消耗一空,百姓怨聲載道,河北、遼東、淮南……都出現了民變,曹軍四處鎮壓,已經手忙腳亂了!

而且曹操兵敗逃回,威望直線下跌,有一些鎮不住場面了,那些漢室死忠之臣,受壓制的士族門閥,又私下頻頻串聯,有了死灰復燃的勢頭呢!

曹營內部也不太平,宗族將領、異姓將領的矛盾,曹丕、曹植、曹彰幾位公子的爭奪……都弄得曹操心力交瘁,又無法解決!

因此最近幾天,曹操一連送來三份密令,讓蕭逸盡快撤兵、回許昌幫他坐鎮大局,至於荊州的幾郡城池,丟棄了也無妨的,保住中原才是大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