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一章恨水東逝,名將隕落(五)(第2/2頁)

按照道理說,這些門閥家主今夜舉事,應該分布城內各處,殺人放火、占領要害才對,怎麽都人頭落地了,還掛在州牧府中,城內叛軍又是怎麽回事?

“大家速速退出去,人馬向東門集結,小心城內有埋伏!”

“殺呀!--殺!殺!”

…………

預感到情況不好,周瑜準備退回東門,看戰局發展決定下一步,可惜為時已晚了,隊伍剛退到府邸門口,周圍就響起了喊殺聲……

周圍的大街小巷中,沖出無數的玄甲軍,一手舉著火把,一手揮舞兵刃,四面八方聚攏過來,圍了一個風雨不透!

火把最密集處,有一道魔神般的身影,頭戴鬼面盔,身穿螭紋鎧,手持鳳翅鎏金鏜……蕭逸面帶冷笑、不斷的摸著鼻子!

與此同時,那些引路的荊州叛軍,突然的臨陣倒戈了,揮刀猛砍身邊的人,江東軍一點防備也沒有,瞬間就倒下一大片……

余者一邊拼命抵抗,一邊簇擁著周瑜,想要奪一條路逃生,可幾次突圍都被玄甲軍亂箭射回,又死傷了不少將士!

府庫方向、吊橋方向也有喊殺聲,想來其余兩支人馬,也遇到了相同的事情,這下救兵也沒了,徹底陷入絕境之中。

短短幾炷香功夫,城內局勢急轉直下,狩獵者反而落入陷阱中,不少人死到臨頭了,還是弄不明白情況,只有布局者才知道:

原來蕭逸‘劫富濟貧’,的確得罪了荊襄士族,他們私下頻頻串聯、有造反鬧事的苗頭,不過行事不夠機密,很快讓蕭逸得知了,來了個順水推舟……

他私下召見蔡瑁、張允、蒯越,密謀了小半天時間,而後讓三個人出面,聯絡有異動的士族們,組織了一個‘反蕭聯盟’,準備勾結江東軍,奪取襄陽城!

蔡、張、蒯三家,乃是荊襄士族之首,他們站出來一號召,士族門閥紛紛動心了,前後共計三十七位家主,加入這個反蕭聯盟!

他們一邊訓練家丁、打造兵刃,組織反叛的隊伍;一邊趁著傅巽出使機會,勾搭上了江東軍,本以為萬無一失呢,那知道被人家賣了,還傻乎乎的幫人數錢。

十月三十日夜,蕭逸以過壽為名,在州牧府內大擺酒宴,邀請文武官員、門閥家主前來參加,大司馬的面子誰敢不給呢,家主們紛紛前來,還送上貴重的禮物。

剩下就簡單了,酒過三巡,菜過五味,蕭逸談笑間摔杯為號,湧出大隊的親兵來,除了蔡瑁、張允、蒯越,其余三十四位家主、以及帶來的隨從們,一個活口也沒留下!

而後分派人馬,查抄三十四家門閥府邸,男丁一個不留、錢財盡數充公,之前周瑜聽到喊殺聲,不是士族門閥舉兵造反,而是被抄家滅門呢。

一般大人物過生日,都是大擺酒宴、歌舞升平,有慈悲心重的人,還要舉行放生儀式;蕭逸的三十三歲壽辰,卻在殺人放火中渡過,也算蠍子的粑粑--獨一份了!

接下來,再讓蔡瑁、張允帶領人馬,假裝的發動叛亂,把江東軍引進城門,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,至於襄陽城西門,有高順的陷陣營防守,張飛的人馬難以逾越一步!

這就是以往經過了,蕭逸以詭詐的手段,既清理了內部隱患,又包圍住了周瑜,可謂是一箭雙雕呢

有人肯定問了,蔡瑁、張允、蒯越也是士族,為何不一起舉兵叛亂,反而幫著蕭逸坑自己人呢,道理很簡單:

一則,曹軍南征以來,蕭逸英明神武、幾乎戰無不勝,讓蔡瑁、張允、蒯越深為折服,就是借他們幾個膽子,也不敢背叛殺神呀?

二則,荊襄士族也不是鐵板一塊,內部有著各種矛盾,而且蕭逸允諾過了,大事成功之後,把三十四家門閥的一半產業,賞賜蔡瑁、張允、蒯越三人,余者充做軍費之用!

一邊是敬畏恐懼,一邊是巨大利誘,蔡、張、蒯三人毫沒猶豫,就甘心做了蕭逸的爪牙,而且他們看出來了,大司馬‘前途無量’,現在緊緊抱住大腿,日後或許出將入相呢!

“今日在下過壽,正在府中大宴賓客,不想有貴客登門,無愁未能遠接近迎,還請大都督恕罪一二,請進府飲幾杯水酒如何?”

勝利者都是寬容的,蕭逸抱拳行禮,言語也極為客氣,就像一位好客的主人,招待登門的貴賓……周郎已成甕中之鱉,下一步是殺、是擒,或者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