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九章恨水東逝,名將隕落(三)(第2/2頁)

“先生回城之後,請轉告蔡瑁、張允幾位將軍,他們所提的三項條件,本大都督一律答應了,而且獻城成功之後,另外重重有賞!

我家主公雄才大略,最是愛惜人才了,一定會重用諸位的,江東、荊州唇齒相依,若能攜起手來,何愁大事不成呢?”

沉思片刻,周瑜展顏一笑,答應了所有的條件,還親自寫了一封回信,加蓋上大都督金印,作為雙方結盟的信物!

其中約定好了:十月三十日夜,三更天之時,蔡瑁、張允打開襄陽城東門,周瑜引大軍殺入,雙方裏應外合,一舉生擒蕭逸!

又商議了一會,傅巽把書信藏於靴底中,告辭離開江東大營,回去向蕭逸交差,同時聯絡荊襄士族,準備舉兵之事去了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荊襄士族獻城之事,諸位以為是真是假,我軍若真的前往,又有幾分勝算?”

傅巽前腳剛走,周瑜就變了臉色,對著襄陽城冷笑不止,那份滿是手印的投名狀,也扔進篝火堆成了灰燼……

士族門閥,重利輕義,只要有合適的價碼,他們能出賣任何人,也能歸順任何人,至於他們的承諾嗎,根本就一文不值!

“蕭逸狡猾如狐,最善以詭計引人入死地,此事十之八九有詐,大都督不可上當呀!”

“就算獻城是真的,咱們也不能答應,蔡瑁、張允卑鄙小人,也敢提出許多條件!”

“咱們最好按兵不動,讓他們狗咬狗一嘴毛,不管最後誰打死誰了,對咱們都是有利無害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魯肅、淩統、丁奉紛紛進言,認為這件事太危險了,十之八九是蕭逸詭計,想把江東軍引入城內,暗中埋伏好人馬,進而一舉圍殲之!

退一步說,就算這件事是真的,他們也不想躺渾水,蕭逸不但狡猾如狐,更是兇狠如狼、勇猛如虎,荊襄士族加在一起,也不是人家對手,背叛不過送死而已!

“呵呵--諸位所言一點不錯,這卻是蕭逸的陰謀詭計,不過換個思路來想,也是我軍反敗為勝的機會,他們能詐降獻城,咱們就能將計就計!

諸位立刻做準備,從軍中挑選精兵猛將,準備本月三十日、夜襲襄陽城,生擒蕭無愁,這是最後的機會了,咱們一定要把握住!”

以周瑜的智慧,自然看出這是詭計了,他甚至感覺到了,蕭逸就在襄陽城內大喊:‘戰局擺下,君敢戰否?’

屢戰屢敗、屢敗屢戰,周瑜不是輕易認輸的人,自然接受這次挑戰了,因為戰場的大環境,也迫使他速戰速決!

大軍幾次受挫,人馬死傷慘重不說,厭戰情緒也越來越高,軍械、糧草更是接濟困難,這種情況下,一是退兵回去,二是速戰速決!

周瑜是堅定主戰派,因為江東集團要想壯大,必須拿下荊州九郡,而後圖取巴蜀,才有希望一統天下,若是困守東南一隅,早晚會被人吞並!

殺敵一千,自損八百,幾番大戰下來,蕭逸部下同樣死傷不少,軍械、糧草更是消耗無數,而曹操忙於平定中原民變,一兵一卒也無法支援!

另外嗎,玄甲軍、陷陣營、丹陽兵幾支人馬,南征一年半有余了,將士們思鄉心切,都想與家人們團聚呢,就連蕭逸本人,也日夜思念著妻兒!

雙方都精疲力盡了,也都急於擺脫困局,決戰就成了唯一選擇,兩軍各憑本領、好好的廝殺一場……敗者無怨,勝者無悔!

家有千口,主事一人,既然大都督做了決定,眾將只能聽命行事了,紛紛的離開中軍帳,回去挑選人馬了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還請大都督三思呀,眼前與蕭逸決戰,咱們的勝算並不大,莫不如退回江東去,學勾踐臥薪嘗膽,養精蓄銳數載,再出兵復仇不遲呀?”

諸將們退下之後,只有魯肅留了下來,苦口婆心的規勸著,生怕偷襲襄陽城失敗,那就無法收場了!

“子敬不必多說了,這是我與蕭逸的宿命,自古雙雄不並立,唯有沙場決死生,這次不是我死、就是他亡!”

“若是我有個三長兩短,營中十萬江東子弟,就拜托給子敬兄了,一定把他們帶回去,給江東六郡留點種子!”

面對好友的規勸,周瑜表示心領了,主意卻不肯改變,還偷偷捂了一下心口,江東集團可以休養生息,可是自己的身體嗎,恐怕堅持不了多久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