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六章雙雄不並立,一戰決死生(十)(第2/2頁)

另一邊,周瑜都交待完遺言,就要橫劍抹脖子了,沒想援兵突然出現了,戰場局勢再次逆轉,這真是絕地逢生呀!

連忙招呼江東眾將,四處的收攏敗兵,重新結成戰鬥陣型,準備與蕭逸再戰一場,今日究竟誰生誰死,還真就不好說了呢?

“沒想到千般算計、萬分努力,結果卻功虧一簣了,真是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呀!

既然如此,那就再血戰一場吧,看看天意如何、誰死誰活……將士們速速列陣,準備分頭迎敵了!”

蕭逸心中也在流淚,都是苦澀的淚水,自己苦心謀劃戰略、又親自沖鋒陷陣,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好不容易打敗了江東軍,逼得周瑜就要抹脖子了!

沒想到造化弄人,關鍵時刻對方援兵到了,自己功虧一簣不說,還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中,可到了這一步,說啥也沒有用了,唯有鼓起余勇、與敵決一死戰!

問題是,人馬四散在戰場上,一時間難以聚攏起來,而敵軍就要進攻了,如果自己有一支人馬,能抗住張飛就好了,那怕是幾柱香時間、也能逆轉不利局面!

“剿滅曹賊,中興大漢!”

“剿滅曹賊,中興大漢!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張飛久經沙場、徐庶足智多謀,看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,立刻指揮人馬出擊,呐喊著沖殺過來了!

一萬五千人馬、排成寬闊的陣型,高舉著長槍巨戟,邁動整齊的步伐,眼看就要發起集團沖鋒了,卻被一支隊伍阻攔住了,難道蕭逸另有伏兵嗎?

張飛、徐庶忙定睛觀看,發現攔在面前的、更本就不是軍隊,而是身穿粗布衣裳、手持各種農具的百姓,既有白發蒼蒼的老者,也有七八歲的孩子……

原來襄陽城的百姓們,一邊在收割稻谷,一邊觀看大軍廝殺,他們雖然不懂兵法,也看出大司馬有難了,故而紛紛匯聚起來,用血肉之軀組成一道防線,為大軍爭取列陣時間。

這就是華夏百姓,勤勞勇敢、知恩圖報,誰讓他們吃上一口飽飯、不受饑寒交迫之苦,他們就豁出性命支持誰!

蕭逸把漢水兩岸稻田,分給了襄陽城的百姓們,百姓們也用一腔熱血、盡數回報給了蕭逸,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!

“蕭逸既有霹靂手段,亦有菩薩心腸,只是略施小小手段,就盡收襄陽百姓之心,今日縱然是主公親來,恐怕也無能為力了!”

“殺神尚且有愛民之心,我等豈能殺戮百姓……何況大哥交代過,讓咱們保存實力,還是鳴金收兵吧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張飛粗中有細,知道民意大如天的道理,再加上徐庶的勸說,果斷的停止了沖鋒、人馬緩緩後退!

趁著這個機會,蕭逸終於把人馬聚集起來了,也沒有發起進攻,而是緩緩向北撤退,有脫離戰場的意思。

在周瑜的努力下,江東軍也重整旗鼓了,同樣沒發起進攻,向漢水南側緩緩後退……

再往戰場上觀看,屍橫遍野、血流漂杵,垂死的士兵痛苦呻吟,無主的戰馬不斷嘶鳴,更有成群烏鴉飛來,等著享受一頓大餐呢!

一天的大戰下來,曹軍陣亡過萬人,受傷的雙倍以上;江東軍自然更慘了,死傷超過了四萬人,雙方都是元氣大傷,沒力氣再行廝殺了!

“百姓渴望太平,何故多做殺戮……平舉旌旗,收兵回城,今天血流的夠多了,不要再死人了!”

面對襄陽百姓的壯舉,蕭逸也是感激無比,命人把大纛旗平放下,這是‘罷兵停戰’的意思,殺人只是打仗的手段,而打仗的目的不是殺人!

緊接著,江東軍一方、劉備軍一方都把旌旗平舉,顯然他們也不想廝殺的,一方是無力再戰了,另一方則是想保存實力!

畢竟劉備派人馬前來,不是真心想支援周瑜,而是虛張聲勢罷了,或許想趁著兩軍大戰,自己再撈一點好處呢!

接下來,三方都緩緩後退、各自返回大營去了,同時派出人手,救治己方的傷員,掩埋戰死者的屍體,秋季天氣還很炎熱,出現瘟疫那就麻煩了!

之後的幾天中,三方都按兵不動,沒有大規模的廝殺,至於漢水兩岸的稻田,任由百姓們收割之,誰收了就算是誰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