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二章雙雄不並立,一戰決死生(六)(第2/2頁)

兩軍對決沙場,靠的就是一股銳氣,現在仗還沒開打呢,全軍上下紛紛哭鼻子,原本高昂的鬥志,瞬間下降了不少!

“好一頭奸詐的貪狼,竟用這種卑鄙手段,消磨我軍的銳氣,我該如何應對呢?”

周瑜何等聰明人,知道蕭逸看似仁義,其實是包藏禍心,如果他真的尊重潘璋,為何不早點送還屍首,非擡到兩軍陣前呢?

古語有雲:‘逝者如斯,死者為大’,對方把屍體送過來了,自己總不能絕收吧,那樣會寒了將士之心,因此明知是陰謀詭計,也得咬著牙認下來!

稽首本然凈心地,無盡佛藏大慈尊,

南方世界湧香雲,香雨花雲及花雨,

寶雨寶雲無數種,為祥為瑞遍莊嚴,

天人問佛是何因,佛言地藏菩薩至,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蕭逸送還屍首之余,還派出十幾名佛家弟子,圍坐在棺槨周圍,當著兩軍將士的面,竟然念起了《地藏經文》……

超度亡靈也是大事,周瑜再是不滿意,也得強行忍耐下來,等這些和尚念完經,再行決一死戰!

沒想經文冗長,《地藏經》、《金剛經》、《法華經》……一部接著一部的,念了一個多時辰了,還沒有結束的意思,看佛家弟子的架勢,已經不是超度潘璋,而是直接度化成佛了!

襄陽城百姓出來搶糧,江東軍則是來阻止,時間拖延的越久、就對蕭逸一方越有利,而周瑜也不是傻子,豈能不知緩兵計呢?

忍無可忍之下,周瑜派出一隊親兵,把十幾個和尚趕走,把潘璋的棺槨擡回來了,而後裝船送回江東,交給家人們祭祀、安葬!

一場送還屍首的鬧劇,不但耽誤了一個多時辰,更讓江東軍心動搖、士氣一落千丈,周瑜恨得咬牙切齒,決定扳回這一局……

“蕭逸者,本為山野匹夫,招搖撞騙為生,後趁天下大亂之際,混入軍旅之中、躋身廟堂之上,不思忠君報國,反而助曹為虐,圖謀漢室江山,實乃不忠不孝、不仁不義之徒!

蕭逸嗜殺成性,每餐必以人肉為食,昔日淮南大戰之時,更以卑鄙之手段、傷我數萬將士性命,討逆將軍也受其暗算,隕落於回師途中,此仇此恨,刻骨銘心!

今日對決沙場,正是復仇良機,凡我江東兒郎,必當奮勇殺敵,有斬落蕭賊首級者-賞金五萬、官升五級,另賜美女百名、良田千頃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復仇雪恨,斬殺蕭賊!--復仇雪恨,斬殺蕭賊!”

周瑜躍馬陣前,揭露起了蕭逸‘種種罪行’,又提起了淮南大戰,想用小霸王之死,來激發全軍的銳氣,進而復仇雪恨!

憑心而論,周瑜文采斐然、言語激昂,如果把這些話寫出來,絕對是一篇上品檄文!

可是兩軍陣前站立的,大都是一些粗魯廝殺漢,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,又如何聽的懂檄文呢,因此周瑜的慷慨陳詞,等於對牛彈琴了!

當然了,有幾句還是聽懂了,比如嗜殺成性、人肉為餐……殺掉小霸王……這些非但無法鼓舞士氣,反而讓江東將士心驚膽戰的,口號中也透著底氣不足!

與此同時,蕭逸也開始鼓舞士氣了,沒有華麗的演講詞、也沒有誇張的動作,就在立馬軍前,吟誦一首古詞《國殤》

操吳戈兮被犀甲,車錯轂兮短兵接,

旌蔽日兮敵若雲,矢交墜兮士爭先,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誠既勇兮又以武,終剛強兮不可淩,

身既死兮神以靈,子魂魄兮為鬼雄!

今日出陣的將士,半數是荊襄子弟,也就是故楚國後裔,他們或許目不識丁、連名字也不會寫,可是幾百年的歷史沉澱,沒一個人不知道屈原!

三閭大夫的忠勇,楚國滅亡的悲慘……在荊楚百姓的口中,代代相傳、子孫不絕,而這首《國殤》,就是最好的戰歌了,激發每一個楚人的血勇!

因此蕭逸吟唱之時,身後的荊襄將士們、不由自主的跟隨起來,就連蔡瑁、張允這種小人,也變得神色嚴肅,一手握著劍柄,一手捂著胸口,唱的慷慨激昂、熱血沸騰……

歌聲飄蕩四野,那些拼命收割的百姓們,也不禁隨之吟唱起來……聲浪滾滾而來,猶如山崩海嘯,壓過了江東軍的呐喊,響徹於天地之間!

“天蒼蒼、野茫茫,人有淚、國有觴--殺呀!”

眼看士氣振作起來了,蕭逸拔出寶劍,下達了進攻的命令……十萬將士猶如下山猛虎,沖向了對面的江東軍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