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二章重整旗鼓,再戰荊州(五)(第2/2頁)

“三方勢力,角逐荊州,必然是鷸蚌相爭、漁翁得利的結局,可是誰做鷸蚌,誰為漁翁,還沒有確定下來,且有無數的變化!

蕭逸的兵力不足,故而舍棄江陵城、退往襄陽城,想守護荊州北部,這對我軍極為不利,伯言可有應對之策?”

周瑜不虧一代名將,很快就穩住了心神,精辟分析著荊州戰局,心中也想好了對策,卻沒有說出來,而是考問起了陸遜!

之前的幾場大戰中,陸遜出謀劃策、大放異彩,被譽為‘江東第一少年才俊’,且深受周瑜的賞識,想要好好的培養一番,如果哪天自己倒下了,陸遜就是新的統帥!

“蕭大司馬退往襄陽城,大軍必走荊襄古道,可派使者催促劉備出兵,死死的糾纏其後,不過大耳賊極為奸詐,恐怕不會出全力!

大都督可派一支輕兵,向南直插荊襄古道,也不求擋住敵軍,只要破壞道路、四處騷擾,拖延住兩三天就好了!

與此同時,再派出一支奇兵、繞路偷襲襄陽,襄陽城內守軍不多,又沒有大將鎮守,見到我軍從天而降,一定會拱手投降的!

只要拿下襄陽城,南郡、南陽郡、章陵郡唾手可得了,就算蕭大司馬本領再強,也只能偃旗息鼓,退回中原腹地去!”

陸遜不虧少年俊才,很快就制定了一個計劃,而且攻守兼備、部署嚴密,體現了極高的軍事素養!

不過嗎,再完美的軍事計劃,那也是紙上談兵,要想把它付諸實踐,還需考慮更多東西:天時、地利,尤其是人和!

江東集團人才濟濟,每個人的性格、能力、愛好更不相同,把他們放在合適位置上,發揮出最大的力量,進行齊心合力、克敵制勝,這就是一名統帥的本領了!

“伯言文武兼備、智謀百出,日後必為統帥之才,就是心腸軟了一點點,還需要多多的磨練,須知對敵人心軟,就是對自己殘忍!”

聽過計劃之後,周瑜沉思了片刻,先是稱贊了陸遜幾句,又指出其不足之處,栽培之心溢於言表!

小喬夫人也目顯異彩,自家夫君性格高傲,從未見他如此誇贊一個人,可惜周、喬兩家沒有合適女子,否則一定招陸遜為婿,結下秦晉之好!

接下來,周瑜擂鼓聚將,齊至余皇大舟上議事,等眾文武來齊之後,先介紹了戰局變化,而後拿出令牌,開始分兵派將了:

第一枚令牌:讓為虞翻使者,前往江陵城遊說劉備,速速的出兵追趕蕭逸,虞翻乃江東學士-滿腹經綸、口才奇佳,做為使者最合適不過了!

第二枚令牌:讓程普、韓當領五千步兵,前往荊襄古道,阻攔蕭逸北上,二人皆是江東老將-性格沉穩、踏實勤勉,糾纏敵人絕無問題!

第三枚令牌:讓甘寧、淩統領一萬精兵,日夜兼程行軍,繞路偷襲襄陽,二人性格剛烈,武藝高強,典型的沙場悍將,最善於攻城掠地了!

對於陸遜的計策,周瑜全部聽納了,卻沒有停止下來,又取出第四道令牌:讓呂蒙、徐盛統二萬五千兵馬,前去攻打南陽郡,一定要拿下宛城!

大軍攻克襄陽之後,蕭逸無處安身,必然退回中原,宛城就是必經之地,只要截斷這條退路,蕭逸就插翅難逃了!

其實以陸遜的智慧,也能想到這條計策,可他與蕭逸有師徒之實,縱然對決沙場之上,可絕無相害之心,更不想師傅走投無路!

周瑜卻全無顧忌,而且對蕭逸恨之入骨,下手自然毫不留情了,自古雙雄不並立,自己與蕭逸之間嗎、只能活一個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