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章重整旗鼓,再戰荊州(三)(第2/2頁)

又以徐晃為南陽郡太守,領一支兵駐紮宛城;以於禁為南郡太守,領一支兵駐紮宜城,與蕭逸形成鼎足之勢,也好互相支援!

另外嗎,曹軍主力退到襄陽之後,曹操派人快馬加鞭返回江陵,送給蕭逸一件東西--荊州牧大印!

當初大軍南下之時,曹操就親口承諾過:‘軍功最高者為荊州之主’,結果蕭逸大破劉備軍,攻克襄陽、奪取江陵之後,奸雄又出爾反爾,自己做了荊州牧!

如今把大印送過來,既是一種變相的道歉,也是想激勵蕭逸鬥志,為了荊州牧的位置、為了蕭氏的利益,與孫、劉聯軍決一死戰!

由此可見,奸雄雖然風光不在,可是謀略、心機、用人手段,仍是第一流的呢!

可蕭逸心中明白,荊州牧並不好做,從表面上看,自己的兵力不弱,各部加起來有十余萬人馬,可是仔細的盤算一下,力量卻弱的可憐呢!

掘子軍是工程部隊,本身沒多少戰鬥力;學子軍是來歷練的,舍不得拿出去拼殺,荊州水軍雖有六七萬人,可是戰船全都焚毀了,陸戰也沒多少戰力!

最為精銳的玄甲鐵騎,也分散在三個地方,一支在廬江郡、一支在南陽郡,順利回到江陵城的,不過三四千人罷了!

因此蕭逸能倚重的,只有陷陣營、丹陽兵兩支精銳,兵力不過兩萬余人,孫、劉聯軍卻有十幾萬,更有孔明、龐統、徐庶、周瑜、魯肅……這些厲害角色指揮,此一仗怎麽打呀?

有人肯定要問了,曹軍雖然東征受挫,可主力安全退了回來,仍有幾十萬兵馬呢,何不多留一些隊伍呢,只要有十五萬精兵,加上蕭逸的文韜武略,足以抗拒孫、劉聯軍了!

答案是難以支撐,曹軍東征大敗,除了損兵折將,糧草、軍械、錢財更是消耗無數,後方府庫全都掏空了,因為強行征調軍糧,河北發生上百起民變呢!

多留一名士兵,就要多運一份糧草、多花一份金錢,曹營集團現在的家底,真心的支持不住了,荊州也要淪為戰場了,想就地籌措糧草、兵員,恐怕也難如登天呢!

小戰靠勇氣、中戰靠謀略、大戰拼糧草,曹軍後勤供應艱難,留的人馬就非常有限了,如果留下太多人,反而會不戰自敗呢!

事已至此,哀嘆無用,唯有用良謀奇計,彌補兵力上的不足了,蕭逸一邊整頓人馬,做好與敵決戰的準備,一邊探聽消息,關注戰局的變化……

很快有消息傳來,而且有好有壞:好的是黃忠父子突圍成功,如今駐紮在南陽郡內,很快就會靠攏過來了!

典韋、郝昭也到了廬江郡,與張遼的人馬匯合之後,徐徐退到了壽春城,隊伍正在修整之中,想要繞路回到荊州,還需要一些時間呢!

兩路人馬平安無事,蕭逸也放心不少,可是接下來的壞消息,就讓人寢食難安了,孫、劉聯軍經過修整之後,開始大舉西進了!

而且兵分兩路,劉備軍逆長江而上,兵鋒直指江陵城,同時威脅荊州南部,有意攻取長沙、桂陽、零陵幾郡!

江東軍順著漢水北上,奔著襄陽城殺去了,想奪取荊州北部的南陽、南郡、襄陽郡!

更讓人不安的是,交州的士燮也蠢蠢欲動,正在暗中集結人馬,有意染指荊州西南幾郡!

三路敵軍殺來,如何抵擋為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