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三章三路突圍,真假難辨(中)(第2/2頁)

“華容道泥濘不堪,步兵尚且難行,何況鐵甲騎兵呢,蕭逸善於用兵,絕不會走此險途,我料他十之八九向北突圍!

人馬沿著涢水北上,走安陸、過應山、出隨縣……只要四五天時間,就能到達南陽郡了,那裏控制在曹軍手中,且有重兵駐紮宛城!”

徐庶伸出手指,在江夏、南陽兩郡交界處,重重的點了一下,那有一座桐柏山-東西綿延數百裏,而且溝壑縱橫、地勢險要,正是設伏的好地方!

騎兵在平原上-縱橫馳騁、所向無敵,可是一旦進入山區,就變成待宰的羔羊了,六萬人馬埋伏於此,一戰可生擒蕭逸矣!

“蕭逸不但狡猾如狐,同樣勇猛如虎,這樣性格的人,一向只占便宜不吃虧的,就算是撤退的路上,他也不會甘於寂寞的!

我料他不是向北突圍,而是向東挺進,渡過涢水、翻越大別山,殺進廬江郡境內,與張遼人馬匯合一起,再給江東集團找點麻煩,這才是鬼面蕭郎的作風呢!”

龐統臥底曹營多時,對蕭逸也頗為了解,認為這樣的厲害角色,不會逃跑、只會進攻,目標就是東部廬江郡,那裏是江東集團的地盤!

伏擊地點選在大別山,蜿蜒崎嶇五六百裏,是長江、淮河的分界線,也是兵家必爭之地,諸葛亮的胞兄諸葛瑾是廬江太守,或許可以聯絡一下,兩家聯軍設伏於此!

“元直、士元皆言之有理,若蕭逸獨領一軍、心中無顧忌之事,或是向北突圍,或是向東挺進,伺機殺一個回馬槍,這符合他的彪悍性格!

可是蕭逸駐紮黃楓谷,乃是為大隊人馬斷後,豈有繞路而行的道理呢,因此我料他必走華容道,赴江陵與曹賊匯合,而後轉進襄陽城!”

諸葛亮生性謹慎,喜歡謀而後動,因此最後一個起來發言,手指華容道位置、重重的點了幾下,向西此處設伏最好了!

尷尬的事情發生了,關於敵軍突圍方向上,劉備軍三大謀士、做出三種不同分析,而且聽著都有道理,究竟誰對誰錯呢?

孔明、龐統、徐庶互相對視,目光中皆充滿自信,也隱隱有爭鬥之意,凡是才華橫溢之士,沒有願意屈居人下的,誰不想獨占鱉頭呢?

劉備軍三大謀士,卻沒有首席、次席之分,這次的謀劃爭議,就是三個人的較量了,誰能料中蕭逸的心思,誰就是軍中第一謀士!

“報--玄甲鐵騎有異動,開始向外突圍了!”

“蕭逸向那裏突圍了--向東、向北、還是向西?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僵持不下之間,又有遊騎兵跑上來,氣喘籲籲的稟告情況,劉備、孔明、龐統、徐庶都坐不住了,七嘴八舌的詢問情況!

關羽、張飛、趙雲都站了起來,手握腰間寶劍,豎起耳朵聆聽,數萬人馬早就集合完畢,只等確認了情況,就去追擊設伏呢!

“啟稟主公大人、幾位軍師:玄甲鐵騎分成三路,分別向東、向北、向西突圍了,蕭逸則蹤跡不明!”

“因為三隊人馬中,皆有一面‘蕭’字大旗,旗下皆有坐騎黑駿馬、頭戴鬼面盔,威風凜凜的身影存在,弟兄們反復查看,也難以辨別真假呀!”

“兵分三路,難辨真假--怎會這樣呢?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聽完遊騎兵稟告,在場眾人都呆愣了,玄甲鐵騎分三路突圍,與三位軍師猜測路線相同,可是蕭逸只有一個人,不可能會分身術,其中兩路必然是假的!

問題是,三路突圍人馬裏面,皆有蕭逸的旗號、身影,究竟誰真誰假呢,誰又能做這個決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