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六章身陷困境,絕地反擊(上)(第2/2頁)

這種情況下,豈會真的救援孫權呢,派關羽領一支船隊來,不過是裝裝樣子,蕭逸看透了這一點,才沒有分兵抵禦的,這叫做與一人鬥難,與二人鬥易也!

另外嗎,三萬玄甲鐵騎、就布陣在夏口城外,只有劉備軍稍有異動,立刻會發起進攻的,而蕭逸也會改變策略,放過碧眼小兒,去進攻大耳賊!

劉備、孔明、龐統都是聰明人,知道其中利弊關系,絕不會引火燒身得,因為他們十分清楚,如果易地而處的話,孫權也不會救援夏口城!

“無恥的大耳賊--隔岸觀火,見死不救,織席販履的偽君子--冒充皇叔,全無信義……真是氣死我也!”

“諸葛孔明-山野村夫、聘取醜婦,龐士元-相貌醜陋,不人不鬼……你們沒一個好東西!”

劉備出兵救援之時,孫權著實高興了一陣,還調集全部預備隊,發起了一次大反攻,試圖裏應外合、一舉打垮蕭逸的隊伍!

那知幾番沖殺下來,江東將士死傷慘重,卻遲遲不見援軍蹤影,只聽到戰鼓聲、喊殺聲此起彼伏,這才明白劉備、孔明使用奸計,來了一個隔岸觀火!

這可把孫權氣壞了,對著江北痛罵不止,把劉備、孔明、龐統從頭到腳、從裏到外,狠狠的貶損了一遍,周圍的文武侍從這才知道,這位江東霸主口才了得呀!

罵了一陣之後,孫權又沉默下來了,一則罵人沒有用處,那是鄉間村婦的作為,有損自己的英明形象!

二則,將心比心之下,如果蕭逸攻打的劉備,自己同樣不發一兵一卒,也好鷸蚌相爭、漁翁得利!

“敵軍攻勢太猛烈了,水陸兩寨盡皆動搖,將士們也死傷慘重,請主公速速下令,讓大都督回兵救援吧!”

“劉備見死不救,若不調大都督回來,恐怕三江口大營難保了,主公若有什麽閃失,末將們萬死難恕其罪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程普、韓當從前線退了回來,皆是甲胄殘破、渾身血跡,他們是孫氏老臣,忠誠不在黃蓋之下,因為擔心孫權的安危,故而極力建議求援!

其實三江口地勢險要,水、陸大寨防禦堅固,又有七八萬將士駐守,如果指揮得當、奮力廝殺,足以擋住蕭逸的進攻,沒準還能反守為攻,打上一個小勝戰呢!

可是蕭逸的殺名太盛,勇猛如虎的小霸王,都折在他的手中了,以至聽到‘鬼面蕭郎’四個字,江東上下人人噤若寒蟬,未戰先生三分怯意,這仗又如何打呢?

“蕭逸猛攻三江口,乃是圍魏救趙之計,若是調大都督來救援,是正中其奸計也,傳令將士們:死守大營,一步不退!”

“諾!”

孫權雖不通兵法,卻明白一個道理,就是無論何時何地,都不要被敵人左右,那樣必然要吃大虧的!

周瑜帶兵駐紮洪城,等於厄住了曹軍的咽喉,只要再用上一把勁、就能致幾十萬曹軍於死地,如果回兵救援三江口,豈不是前功盡棄嗎?

曹軍一旦退回北方,休養生息、秣兵歷馬,用不了幾年時間,又會大舉出兵南下了,那是孫氏如何應對,擁有迎戰的勇氣,也無必勝的把握吧?

可是不求援的話,敵軍攻勢太兇猛了,三江口一旦失守,自己的性命難保,江東六郡歸屬他人,就算全殲了幾十萬曹軍,對自己又有什麽意義?

退一步說,就算守住了三江口、打退了蕭逸的猛攻,江東軍恐怕也死傷慘重呢,駐紮江北的劉備軍,會不會落井下石呢,此事不得不防呀!

狗急跳墻,人急智生,孫權沒有兄長的勇武剛烈,卻有自己的隱忍狠毒,原地轉了幾圈之後,終於想到一個辦法,可以化解眼前危局--擒賊先擒王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