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四章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(下)(第2/2頁)

蕭逸以此暗示:如果曹家一統天下,順利取代漢室,而且子孫賢明、治國有方,自己就會安份守己,做一位大魏的忠臣,這是順應天下大勢!

相反的,如果南征之戰失敗,曹家子孫又昏庸無能,無法執掌統一天下的旗幟,蕭逸就會取而代之,做大魏朝的權臣,這也是順應天下大勢!

因為一個無能的治權,早晚會被人取代的,就算蕭逸不下手,別人也會下手的,就像現在的魏公國,逐漸取代輔助的漢王朝,這不是個人意志,而是天下人心!

曹操身為奸雄,自然明白這個道理,至於是否接受這個答案,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……起碼看向蕭逸的目光,變得柔和了許多,荒野獨行之人,誰不想有個夥伴呢?

一曲吟唱結束,蕭逸把剩下的美酒,盡數澆在自己頭上,大踏步返回座位上,表現的豪邁無比,可是有誰又知道,淋漓的酒水之中,摻雜著兩行熱淚?

但願人長久,千裏共嬋娟,身為一個穿越者,只能仰望天空皓月,卻再見不到自己的家鄉,見不到父母親人,他們是否也在賞月,思念憑空消失的自己呢?

兩首千古佳賦,把宴會推上了高峰,曹營眾人推杯換盞、笑語歡聲,一直喝到了二更天,人們盡皆酩酊大醉,曹操被侍從攙扶走了,蕭逸則被女兵們擡走,又引來一片羨慕目光!

有人不禁問了,兩軍隔江對峙,尚未分出勝負,曹操、蕭逸喝的爛醉如泥,就不怕敵軍來偷襲,軍中無人指揮嗎?

這一點大可放心,曹操奸詐、蕭逸腹黑,豈能沒有準備呢,不見高順、典韋、徐晃、於禁、蔡瑁、張允這些大將,都沒來參加酒宴嗎?

他們接到密令:調動了十幾萬人馬,在曹營周圍設下埋伏,江東軍、劉備軍不來則已,來了一個也跑不掉,而這次曹營大擺酒宴,也有引蛇出洞的意思!

可惜呀,人馬埋伏了一夜一天,也沒見一個敵人前來,只好回營休息去了,不過經過這番事情,曹軍又開始主動出擊了。

第二天,曹操、蕭逸酒醒之後,召集文武群臣議事,經過一番激烈討論,頒布了三道軍令:

其一,命令坐鎮壽春的張遼,盡起本部人馬,全力攻打廬江郡,同時大量聚攏船只,做出渡江南下之勢!

江東兵馬盡在三江口,大後方極為空虛,一旦吳郡受到了威脅,必然分兵回去救援,用來正面抗曹的兵力,可就大為減少了!

其二,派出大量的密探,偷偷的潛伏到吳郡,遊說士族門閥、文武官員,讓他們早些背棄孫氏,獻上六郡城池土地,事成許以高官厚祿!

孫氏稱霸江東以來,也是招賢納士、提拔人才,重用的周瑜、魯肅、張昭、諸葛瑾……皆是流亡北士(祖籍在長江以北,流亡江東的士族),而本土四大家族:顧、陸、朱、張,則受到了諸多壓制,集團內部矛盾頗大,曹軍正好借機利用!

其三,讓徐晃、於禁各領五千輕騎,騷擾江夏郡北部西陵、西陽、安陸等地,迫使劉備回兵救援,若是拆散了孫、劉聯軍,曹軍的勝算就更大了!

三條命令,就像三支利箭,射向了孫、劉聯軍的胸膛,就算周瑜、孔明有三頭六臂,也要忙於招架了吧?

另外嗎,曹操生性多疑,雖然收納了黃蓋,又賜予高官厚祿,心中還有一些防範的,因此下令:江東降卒待在一座營地中,任何人不許外出!

日常需要的糧食、飲水、酒肉……專門派人送進來,美其名曰:讓他們好好休息,其實就是軟禁起來了,擔心這些人四處遊走,刺探曹軍大營的虛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