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一章天降大霧,金蟬脫殼!(第2/2頁)

緊接著,城北的玄甲鐵騎出動了,直奔東方追殺下去,典韋顯然做出了判斷,劉備軍向江夏郡突圍的,因為從軍事角度來看,那裏的距離更近、也更加的安全!

“典韋將軍恐怕上當了,以劉備、徐庶的狡猾心思,必有萬全的突圍之計,至於向北、向東兩支人馬,恐怕都是疑兵呢!”

在夜色、大霧的遮擋下,蕭逸看不到戰場形勢,可是憑著敏銳的直覺,仍判斷出典韋要撲空了,對方用的是金蟬脫殼之計!

此一計不算深奧,如果賈詡、逢紀、郭奕有一人在,足以想出應對之策了,可惜的是,三個人皆不在軍中,不是蕭逸把他們遺漏了,而是他們跟不上玄甲鐵騎的速度!

為了奪取襄陽城,玄甲鐵騎火速南下,一日夜奔馳三百裏,這既需要強壯的戰馬,更需要強悍的將士,吃飯、喝水、睡覺全在馬背上,日夜不停的急行軍,一般人是做不到的、也堅持不住的!

賈詡、逢紀、郭奕皆是書生,讓他們急行軍的話,恐怕一天就要累垮、兩天就為國捐軀了,又如何謀劃軍略呢,只能留在大後方,督促各部人馬了!

萬幸的是,此戰拿下了襄陽城,等於得到了大半個荊州,也逆轉了不利的局勢,按照之前許諾過的,這荊州牧的位子,應該歸自己所有了吧,奸雄會不會食言呢?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黎明時分、東方泛白,濃霧稍微的散開一些,北城的號角聲也停止了,蕭逸派出百余士兵,坐小船過河去偵查,確定沒有埋伏之後,才升起了三座鐵索浮橋,領大隊人馬接收北城!

劉備的大隊人馬突圍了,只留下少量荊州降兵,在城北擂鼓吹號、虛張聲勢,還有幾萬沒離開的百姓,他們已經精疲力竭了,不願再過顛沛流離的日子,故而選擇留在襄陽城!

“末將無能,致使劉備等人逃脫了,還請大司馬責罰!”

中午時分,典韋帶兵回來了,還押解著不少俘虜,卻一點歡喜色也沒有,反而長跪在地、低頭請罪,臉上滿是被人戲耍的懊惱!

因為抓回來的俘虜,都是原來的荊州降兵,而劉備、徐庶帶著嫡系兵馬,以及自願跟隨的百姓,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!

“將軍不顧大霧迷蹤,奮勇追擊逃竄之敵,還抓獲了眾多俘虜,又何罪之有呢,本大司馬要為你請功才是!”

蕭逸雙手攙扶起了典韋,用好言安撫了一下,又派出不少遊騎兵,在襄陽城周圍搜索,結果在西門外面、發現了大量人馬腳印!

原來劉備、徐庶很清楚,大隊人馬一旦突圍,必然遭到典韋的截殺,還有濃霧散開之後,蕭逸也會領兵追擊的,因此向江夏郡,或者江陵城突圍,乃是自尋死路也!

還有幾萬名荊州兵,也是蔡瑁、張允逃跑之後,在形勢所迫下投降的,並不是真心的依附,一旦大軍陷入絕境中,降兵們非但不會奮戰,恐怕還要臨陣倒戈呢!

因此上,徐庶獻出了‘李代桃僵,金蟬脫殼’之計,既然降兵們不可信,不如廢物利用一下,先把他們分成了三部:一部留在了北城內,不斷的擂鼓吹號,以幹擾蕭逸的指揮!

而後讓魏延、霍峻各領一部人馬,分別從北門、東門突圍出去,從而吸引典韋的注意力,只等玄甲鐵騎追上來了,二將就拋棄隊伍、逃之夭夭!

趁此機會,劉備、徐庶帶領人馬、百姓,在夜色、大霧的雙重掩護下,從西門偷偷的溜出去了,而後幾次改變行軍方向,最後消失的無影無蹤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