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章趙盾弑君,千秋惡名!(第2/2頁)

曹操設想的很好,此番滅城之計,可得三項好處:其一,打擊了士族門閥勢力,震懾了文武官員之心,為曹氏奪取大漢江山,掃除了一大障礙!

其二,連年征戰,國庫空虛,借著亂兵們的黑手,可以搜刮無數錢財,之後揮師南下的軍費,也就有著落了!

其三,許昌經過兵火之災,必然變得殘破不堪,也就不適合做陪都了,正好借機遷都於鄴城,那裏已經成為曹氏老巢,可以更好的控制朝廷!

曹操這番陰暗打算,自然不能說出來了,而文武官員的府邸、產業,大都在許昌城內呢,擔心毀於亂兵之手,故而紛紛建議出兵平叛!

可是他們舌頭說腫了、牙床磨平了,曹操就是不為所動,堅決不肯下令出兵,最後是蕭逸靠過去,一句話解決了問題:“丞相忘了趙盾弑君之事乎?”

趙盾,又名趙宣子,春秋時期-晉國的執政大夫,兼任中軍元帥,為人文武雙全、能力出眾,對內革除弊政、安撫百姓,對外屢戰屢勝、開疆拓土,深受晉國軍民愛戴!

晉靈公繼位之後,忌憚趙盾的權勢過大,會威脅到自己的君位,先是派刺客進行刺殺,又在酒席宴上埋伏甲兵,雖然都沒有成功,卻讓趙盾膽戰心驚的,連夜逃出了國都、準備出國去避難!

結果趙盾逃到半路上,國都就發生了政變,堂弟趙穿在桃園之中,把晉靈公給殺死了,朝廷上下商議之後,又把趙盾迎接回來,繼續執掌國家事務,而後擁立了晉成公!

那知史官-董狐記述這段歷史時,寫出五個字:‘趙盾弑其君’,理由是趙盾擔任晉國正卿,逃跑又沒出國界,雖然沒有直接弑君,可是晉靈公的死,他要背負主要責任!

趙盾也百般解釋過,奈何史書無情,還是背負了弑君的罪名,後來晉景公登基,佞臣屠岸賈進讒言、屠滅了趙氏滿門,僅留一個繈褓中的嬰兒,這才有了趙氏孤兒的故事!

同樣的,曹操是大漢丞相,又待在許昌城邊上,就對國家負有責任的,青州兵進城之後、如果混亂中把劉協殺了,那麽弑君的罪名,也會落在曹操身上!

弑君者-國之大賊、罪惡滔天,千夫所指、萬民唾罵,留惡名於青史之上,子孫十八代也洗刷不幹凈,厚黑如曹操者,也不敢背這個罵名呀!

何況江東、荊州、漢中、益州四鎮諸侯,正在暗中組建反曹聯盟,他們要抓住‘弑君’的罪名,號召天下人共討曹賊,後果也不堪設想呢!

曹操左右權衡,終不敢背負弑君之名,而引起天下之公憤,這才拿出了金麟令箭,讓蕭逸負責平叛之事,後者連忙調集玄甲軍,來到了許昌城下!

現在的許昌城內,猶如一座噴發的火山,如果直接派兵鎮壓,無異於火上澆油,只會讓局勢更加混亂,死上更多的無辜者!

蕭逸帶兵多年,自然明白這個道理,因此上靈機一動,先寫了一份告示,其文如下:

“小兔崽子們玩夠了沒有,限你們在下午申時之前,全部滾回大營裏面,敢有過時不歸者,老子見一個殺一個,砍下腦袋做夜壺用!”

上蓋大司馬金印,又畫了一個猙獰恐怖的、蚩尤鬼面圖案,而後抄寫了幾百份,讓典韋一隊騎兵入城,沿著大街小巷張貼、呐喊……

青州兵改編於黃巾賊,大都是粗魯無文之輩,之乎者也類的榜文,這些人既看不懂、也不會產生畏懼感,不如寫的臟口一些,反而能聽的明白呢!

蕭逸南征北戰、殺人如麻,乃是天下第一號殺神,也只有這份赫赫兇名,才能震懾住驕兵悍將,讓他們乖乖退出城外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