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七章曹魏公國,兄弟均分!(第2/2頁)

末將敢對天立誓,必定竭盡全力,輔佐丞相大人,完成一統天下之大業,待到丞相百年之後,繼續輔佐後繼世子,一生永為曹魏之臣,絕不敢生出二心!

至於立儲之事嗎,丞相不以末將為外人,末將也就鬥膽說幾句,相府諸位公子,皆為人中龍鳳,實在難以分出優劣,丞相何不參考古制,相仿三代分封之法,讓他們各鎮一方、皆為國主,也好守望相助呢!”

在政治鬥爭之中,要想對付流氓手段,只有表現的更流氓了,蕭逸摘除金冠、脫下外袍、甩掉靴子……也跪倒在地上,還抱住曹丕、曹植幾兄弟,哭的比他們還傷心呢!

而且詛咒發誓,一生永做曹魏的臣子,這點蕭逸沒有騙人,以他和曹家的關系,只能執掌大權、不敢謀朝篡位,否則必遭天下人唾罵,良心上也會不安的,至於取代之事嗎,還是交給後來人吧!

蕭逸身為大將,對殺氣最是敏感了,所以埋伏的鐵甲兵,自然逃不過他的感覺,也知道奸雄動了殺機,因此上,他拋出一個好辦法,即能化解立儲危機,又能分化曹家兄弟,那就是曹魏公國,兄弟均分!

夏、商、周三代之時,中國一直實行分封制服,嫡長子繼承王位,其余兒子分封諸侯、大夫,都擁有一大片國土……直到始皇帝統一天下,認為分封不利治理國家,這才實行了郡、縣制!

劉邦誅秦滅楚之後,為了制約異姓臣子們,大肆分封劉姓子弟為王,給予他們大片土地、以及獨立治權,到了漢武帝統治時期,為了削弱劉姓諸侯王,又頒布了‘推恩令’,就是把諸侯國的土地,平分給各國的王子們!

曹魏不是一個帝國,而是一個公國,也在‘推恩令’的範圍內,因此蕭逸才建議,把公國分成若幹份,平均分給曹家諸子,大家排排坐、吃果果,也就不用爭搶了!

“刷!--刷!刷!”

這番言論一出,除了曹丕、曹植兩位熱門人選,其余的曹家公子們,無不眼睛一亮、面露狂喜之色,而後互相遞眼神、打手勢,這個分封的辦法,對他們太有利了!

按照眼前的情況,父親會挑選一個最優秀、最中意的兒子繼位,余者只能得個侯爵,運氣好的有一小片封地,運氣不好的啥也沒有,出門乘坐牛車,身邊三五個侍從,比鄉下土財主還不如呢

分封制就不一樣了,魏公國有十郡土地,以後還會繼續擴大的,曹家二十五個兄弟,除去戰死的、夭折的、過繼的……剩下的平分基業,起碼也有一兩郡城池吧,以後在自己的封國裏,稱孤道寡、設置百官,小日子多麽舒服呀!

當然了,一旦實行分封制度,魏公國就會四分五裂,再也無力取代漢室了,甚至會兄弟不和、自相殘殺呢,可損害的是社稷,獲利的是個人,縱然心中清楚利弊,又有誰會反對呢--人性自私呀!

“青果、紅果同枝所生,老夫自然不能厚此薄彼了,蕭郎提議的不錯,讓他們兄弟各鎮一方、守望相助,卻是長治久安的辦法!

不過嗎,分封之事重大,關系社稷安危,他們兄弟又都年幼,沒有執掌一國的能力,此事還是從長計議吧!”

身為一名政治家,曹操自然明白分封的利弊,也明白讓蕭逸坑了一把,可是反對的話語嗎,卻是一句也說不出來,只能是從長計議!

一方面,在魏公國實行分封,可以平息立儲風波,二十幾個兒子都封世子,也就都不是真正的世子,以後有了最恰當人選,再鄭重的冊立不遲,那時就不是世子,而是太子了!

另一方面嗎,分封制一提出來,也勾起了兒子們的野心,自己如果一言否決,恐怕會鬧得家宅不安,而且從此以後,再想讓兒子們齊心協力、共守基業,恐怕也是不可能了!

“明日朝會,老夫會領頭上奏,歸封國、立太子、立世子之事,還望諸位同心協力,共扛一切風波惡浪!”

“諾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