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四章宗廟難立,認祖歸宗?(第2/2頁)

曹操的生父曹嵩,曾經做過朝廷太尉(花錢買的,僅做一年),自然沒有問題了,可是祖父曹騰就難了,因為曹騰是個大宦官,夏、商、周、秦、漢五朝,從沒有給宦官立宗廟的!

曹操出身汙穢,一直被罵做‘閹黨余醜’,所以才拼命洗白,硬說自己是名相-曹參之後,如果給宦官-曹騰立了宗廟,豈不是前功盡棄嗎,可又不能跳過去?

這種情況之下,夏侯惇、夏侯淵一眾宗族將領上書,建議曹操認祖歸宗,放棄曹姓身份,回歸夏侯氏族譜,夏侯氏世代為官、家世清白,祖先夏侯嬰乃是開國功臣,漢高祖劉邦的同鄉呢!

曹操的生父曹嵩,本就是夏侯氏之子,後來過繼給了曹騰,如今認祖歸宗回去,也算合情合理的,還能洗白出身問題,對於取代漢室極為有利,因此曹操也頗為心動了!

可是提議一出來,就受到曹仁、曹洪一眾人拼命反對,認為過繼之事經歷三代,早已經根深蒂固了,絕無更改之道理,而且堂堂的丞相大人,隨意的改變姓氏,豈不惹天下人恥笑嗎?

為了此事,原本親如一家的曹氏、夏侯氏,出現了深深的裂痕,互相猜忌、爭吵不斷,尤其是年輕人們,甚至大打出手了好幾次!

這不只是姓氏問題,更關系到兩大家族利益,給曹騰立宗廟的話,等到取代漢室之後,曹姓子弟就是皇族了,可以賜予王爵、封諸侯國,好處數不勝數呢!

反之給夏侯嬰立宗廟,夏侯子弟就是皇族了,諸侯王就該他們來做,這樣巨大的利益面前,兩大家族自然要拼命爭奪,誰也不肯後退半步!

一邊是同姓至親、一邊是骨肉兄弟,曹操真是左右為難了,只能努力安撫雙方,避免出現大的決裂,可是在權勢利益面前,一門兄弟尚且自相殘殺,客況是兩個家族呢!

曹氏、夏侯氏人才輩出,也是曹營集團兩大基石,如今二者出現了裂痕,曹營集團這座大廈嗎,也就不再穩固了!

“啟稟丞相大人,這是曹休、曹真兩位將軍送來的,關於皇宮內部的情況!”

相府侍從送上一份密報,曹營最大的政治牌-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,所以曹操派了兩位宗族將領,執掌皇宮的守衛事務!

皇帝的一舉一動、一言一行,都會秘密的記錄下,而後送到丞相府中,密報的重要等級,可與鴻翎急報相等的--隨到隨傳!

建安七年-秋,十月十九日,上午辰時,帝前往太廟祭祀,焚香上拜,哭泣不止,似有怨恨之言!

巳時一刻,國丈伏完入宮,至伏皇後處問安,而後潛行至太廟中,與帝私語多時,雙雙消失片刻,歸來後面有喜色!

巳時二刻,尚書令荀攸入宮,聲稱上奏皇帝,請以荀令君之畫像,入太廟享受香火祭祀,永伴歷代先帝之側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按照古制,對國家有大功績的臣子,死後靈柩葬於帝陵之側,畫像可以入太廟、供奉在西配殿中,一同享受香火祭祀,這是一種巨大的榮譽,比如一代名將霍去病,就葬在漢武帝的茂陵附近了!

荀彧正直廉潔、勤勤懇懇,有大功勞於社稷,進入太廟也夠資格了,可是荀攸早不進宮、晚不進宮,偏偏與伏完一起進宮,又在太廟中待了許久,這就讓人懷疑了!

“荀公達剛烈如火,心中又忠於漢室,此番偷偷進入太廟,莫非與天子、伏完等人密謀,準備對老夫不利嗎?”

“咱們相識十余載了,一起南征北戰、建功立業,關懷之殷猶如骨肉,老夫亦不曾虧待汝等,本想用為開國元勛的,奈何落花有意、流水無情呀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以曹操的老謀深算,立刻意識到了危機,心中升起防範同時,更多的卻是深深痛苦,又一位相識多年的夥伴,走到對立面去了!

短短一年之內,郭嘉病逝、荀彧自盡、荀攸反水……四大謀士去其三,這對曹營集團的打擊,可比吃一場大敗仗嚴重呢,以後大軍南下討伐,誰來坐鎮後方、籌措糧草,誰又運籌帷幄、決勝千裏?

曹操精神頹廢,泛起了一股無力感,隨著政治地位不斷提高,身邊的知心人越來越少,就連倚為長城的女婿蕭逸,也變得貌合神離了,這就是奪江山的代價嗎--孤家寡人,無親無友!

可是走到這一步,自己無法回頭了,就算是眾叛親離、遺臭萬年,也要堅強的走下去,若是後退一步,頓時粉身碎骨呀!

“召集曹氏、夏侯氏將領,以及文武重臣,明日一早相府議事,本丞相要做重大決定!”

攘外必先安內,曹操略加振作之後,決定先解決內部矛盾,再集中力量對抗政治風波,而曹家的首要問題,就是冊封一位世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