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九章馬球運動,全民推廣!(第2/2頁)

幸運的是,爭鳴學府的學子們,大都出身於官宦之家,擁有龐大的財力支持,購買一匹合格的坐騎,對他們不是什麽難事,也就是少吃點、少喝點罷了!

對於寒門出身,無力購買坐騎者,學府也有特殊照顧,蕭逸從玄甲軍營中,抽調了一群優良軍馬,就放養在學府附近,寒門學子可以使用的,卻要付出一些代價,不是金錢、而是學分!

學分制度,也是爭鳴學府的特色之一,獲得的辦法也很多,比如學習優秀、打掃衛生、發明創造……都可以獲得一定的學分,而後換取相應物品,坐騎、服飾、金錢、筆墨……甚至是美貌婢女!

學府通過這種方式,刺激學子們的上進心,也告訴他們一個道理,只要你肯勤奮努力,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,世間美妙之物無數,皆為人中豪傑準備!

有一些聰慧的學子,用學分換取大量物資,在維持自己生活的同時,還能往家裏送一些金銀呢,而從家中索取金銀度日,則會受到大家的鄙視!

接下來的日子裏,為了換取坐騎、服飾、鞠杖,從而縱橫馳騁,獲得美人青睞,學子們拼命賺取學分,而且花樣百出、令人驚嘆:

有人頭懸梁、錐刺股,日夜不眠的苦讀,爭取考一個好成績,結果全變成了熊貓眼!

有人不怕苦、不怕累,爭搶著打掃衛生,馬圈更是第一美差,通過競爭才能上崗呢!

也有人獨辟蹊徑,天天躲在宿舍裏面,不斷的搗鼓各種器械,創造出一些奇特發明,而後跟學府換學分!

經過一段時間努力,坐騎、裝備終於到手了,學子們一邊訓練騎術,一邊組建了許多球隊,名字更是五花八門,後羿隊、白起隊、霸王隊、惜花隊、邀月隊……均以吸引異性為目的!

學府的草場上-戰馬嘶鳴、鐵蹄錚錚,呐喊聲響徹雲霄,知道的是學子打馬球,不知道的人,還以為朝廷訓練新軍呢!

“業精於勤而荒於嬉,學子們整天打球為樂,以至於荒廢了學業,長久下去還了得嗎?”

“學子們已經入魔了,老夫苦苦勸說無用,要想扭轉這種局面,必須讓大司馬出面了,他就是始作俑者!”

“大司馬若不答應,老夫就撞死在階下,一腔熱血捍衛華夏文化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學子們把大量時間、投入到馬球訓練中,其他方面的學業們,難免的有所懈怠了,引起了老博士們的不滿,在勸說、懲罰無果之下,他們一起找到了蕭逸,準備以微言大義討伐之!

蕭逸善於征戰沙場,也善於雄辯四方,面對老博士們的質疑,只是用了三言兩語,就讓他們乖乖的回去了,再也不敢反對打馬球,不少人還從黑轉粉,變成了馬球擁護者!

蕭逸的辦法很簡單,就是從民族大義上,說明了發明馬球、推廣馬球的意義,以及帶給國家、民族的好處!

華夏為農耕民族,騎兵數量少的可憐,在對外的戰爭當中,經常受制於遊牧民族,而華夏民族要想強盛,必須不斷爭奪生存空間,而對付遊牧民族的辦法,莫過於以騎兵對騎兵了!

騎兵是昂貴兵種,培養非常的困難,一是需要大量的戰馬,二是要有優秀騎手,蕭逸奪取西涼、河套兩大草原,基本解決了第一個難題,至於第二個難題嗎,就要靠打馬球解決了!

大漢鼎盛時有六千萬人,精壯男子至少一千萬,如果把馬球運動推廣開,弄的人人有坐騎、個個會騎術,又會出現什麽呢?

一旦發生了戰事,把隊員們集結起來,披風換成鎧甲、鞠杖換成馬刀,國家就能在短時間內,擁有幾百萬精銳騎兵,以及上千萬後備軍,加上充足後勤、名將統帥……試問四方蠻夷,誰能擋我一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