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三章奸雄權術,移花接木!(第2/2頁)

“袁氏割據河北以來,恃強淩弱,塗炭生靈,百姓們深受其害,老夫奉天子旨意,率王師以討逆賊,豈能半途而廢呼?

袁尚若識事務,及早自縛雙手,出城投降,老夫以大漢丞相之名,保證他性命無憂、榮華富貴,若不聽良言相勸,大軍破城之日,袁氏雞犬不留!”

不出所料的,曹操當場拒絕了,為了平定河北、一統中原,曹軍死傷不少將士,還消耗了無數錢糧,如今勝利在望了,豈會為了蠅頭小利,就傻乎乎的退兵呢!

自古雙雄不並立,袁氏、曹氏廝殺多年,早已是不死不休了,勝者稱霸天下,敗者屍骨無存,絕不會有別的結局!

至於‘性命無憂,榮華富貴’之語,表面在勸說袁尚投降,實際說給門閥們聽的,算是一種變相的暗示吧!

“丞相大人之意,外臣已經明白,必然一字不差的轉告,還望遵守承諾,放過無辜之人!”

辛毗何等聰明,立刻聽出了話外之音,也做了巧妙的回應,而後慢慢退出大帳,卻沒急著回鄴城,而是鉆進一座側帳等候!

與此同時,曹丕也離開座位,尾隨進入了側帳,至於二人說些什麽,做了那些政治交易,那就不得而知了!

“洪水圍城,固然困敵,亦是阻我,莫不如挖掘一條長溝,先退了滔滔洪水,而後書寫文書:‘只誅袁尚,不問旁人’,用弓箭射進城內,再以大軍猛攻鄴城,不出十日,必然成功!”

郭嘉邁步上前,獻上攻城之計,曹軍不習水戰,必須先退洪水,而後大舉攻城,否則一片泥濘之中,人馬難以列陣!

“奉孝所言極是,我軍皆是北方健兒,精於騎射,不通水戰,此乃一短也,日後必當操練一支水軍,方能掃平南方各州,完成統一大業也!”

曹操從善如流,立刻調撥五萬人馬,挖掘了一條長溝,把鄴城附近的洪水,引入漳水下遊去了,等到地面幹燥之後,再行大舉攻城!

同時也暗下決心,平定河北之後,一定招募水手、打造船只,組建一支強大水軍,而後揮師南下,掃平南方諸侯!

“全軍將士,聽我命令:人馬分成四隊,曹仁、曹洪攻打東面,張郃、高覽圍困北面,徐晃、於禁負責西面,老夫親自坐鎮南面,四面八方,團團圍住,一定要攻破鄴城、生擒袁尚!

蕭郎勞苦功高,不宜太過操勞了,可以統領本部人馬,去追殺烏丸、遼東的殘部吧,同時攻打陽平、廣平、青河……諸郡,掃蕩冀州的南部!”

曹操拔劍在手,開始分派人馬了,諸將皆有攻堅重任,唯獨給蕭逸一個輕松差事,看似特殊關照愛婿,其實是別有用心!

曹操曾經對天盟誓,‘誰能攻破鄴城,生擒袁尚,就是冀州之主’,這是一時激憤之下,才頒布出來的重賞,其實並不想兌現的!

退一步說,就算是兌現承諾了,冀州牧誰都可以做,那怕一個無名小卒呢,也不能讓蕭逸來做,因為他的戰功太高,個人能力也太強了!

長久以來,曹操一直倚重於蕭逸,讓他統軍征戰四方,也給予高官厚祿;同樣的,他也在防範著蕭逸,生怕尾大不掉,難以駕馭這條‘貪狼!’

防範的辦法就是:放在身邊,時刻監視,只統兵馬,不治民政,之前想方設法的,拿掉蕭逸的徐州牧,就是這個原因了,一個沒有地盤的將軍,猶如離開海水的蛟龍,也就掀不起大風浪了!

因此上,才會把蕭逸的人馬調走,去掃蕩其余的城池,他就沒機會攻破鄴城、生擒袁尚了,這就是奸雄的權術,移花接木!

“末將尊命,四方八方,攻破鄴城,生擒袁尚!”

………………

眾將接令之後,紛紛離開中軍帳,回去調動本部人馬了,蕭逸也抱拳行禮,一點沒有抗拒之意,更沒有絲毫的不悅,起碼表面上如此!

不過嗎,命運之神最愛開玩笑了,越是拼命的追求,就越是不給你,那些無心之人,反而撿個大便宜,這就是造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