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七章二次北伐(第2/2頁)

漳水上遊-泥濘的道路上,一支隊伍緩緩行進中,約有七八千人馬,人人頭戴鬥笠,身披蓑衣,看不清楚服飾,也沒打任何旗號,只是曉行夜宿,默默趕路!

經過沿途的城池、鄉鎮,也沒人上前盤問,最近戰事不斷,軍隊調動頻繁,已經見怪不怪了,估計又是某地人馬,調來守衛鄴城的吧,遇到責任感強的官員,還派人送來牛羊、米面、蔬菜,就是怕饑兵入城,劫掠普通百姓!

讓人想不到的是,這支隊伍很老實,既不劫掠糧食,也不入住民宅,就是安安靜靜的趕路,贏得一片喝彩聲,人們自然想不到了,這支紀律良好的隊伍,並不是袁軍,而是曹軍,領軍帶隊之人就是-鬼面蕭郎!

施展詐術,奪取前套之後,以張燕、夏昭為將,負責邊疆防禦,以陳群代理刺史,處理大小政務,蕭逸帶著親兵、掘子軍共計七千余人,秘密東進,直奔鄴城,準備與大隊人馬匯合!

那知剛剛進入冀州,就有壞消息傳來,曹軍進攻受挫,已經全線後撤了,放棄了倉亭、黎陽……許多重鎮,全軍退到黃河岸邊,還與袁氏握手言和,準備返回許昌了!

得知情況之後,部下們紛紛進言,戰局發生變化,原定計劃行不通了,為今之計嗎,或者原路返回,退到並州去,或者立刻南下,與大隊人馬匯合,千萬不要東進了,否則不堪設想!

他們只有七千人馬,大半是‘掘子軍’,挖墳掘墓可以,沖鋒陷陣不行,而鄴城附近的烏丸、鮮卑、遼東,以及袁軍人馬,將近三十萬之眾,二者遇到一起,無異於以卵擊石!

蕭逸略加思考,拒絕了部下建議,計劃不變,繼續東進,隊伍直奔鄴城,與曹操相處多年,他很清楚奸雄心思,統一中原,平生夙願,不達目的,誓不罷休,豈會半途而廢呢?

至於撤兵的原因嗎,無非是以退為進,引誘袁氏兄弟內訌罷了,這麽奇妙的計策,十之八九出於‘鬼才’之手!

大司馬軍令如山,部下只能提心吊膽的,繼續向東行軍了,萬幸的是,曹軍主力撤走之後,袁軍正忙於內鬥,喪失了警惕性,七千人馬偃旗息鼓、大膽穿插,真的來到鄴城附近了!

事實證明,蕭逸猜測正確,袁氏集團真的內訌了,三兄弟互相殘殺,袁潭人頭落地,袁尚近乎瘋狂,袁煕包藏禍心……於此同時,曹軍大舉反攻,發起二次北伐了,兵鋒勢不可擋!

局勢逆轉,機會出現,蕭逸一面派出使者,與主力人馬取得聯系,一面尋找安身之地,準備大幹一場,別看只有幾千人馬,可是巧妙運用的話,就像一枚小箭簇,照樣能置人於死地!

孤軍深入,必須潛伏下來,加上陰雨連綿,將士們很是疲憊,也需要好好修整一下,蕭逸派人偵查之後,大膽的做出決定--入住青州大營!

此處位於漳水上遊,距離鄴城七十余裏,本是青州軍的大營,袁潭身亡之後,部屬被迫投降了袁尚,全都帶到鄴城去,大營也就遺棄掉了,可是壁壘完整、房屋未拆,還留下不少帳篷、柴草、器皿,正好拿來使用一下!

於是乎,這支隊伍在袁軍眼皮底下,大膽的駐紮下來了,每天生火做飯、恢復體力,順便偵查一下敵情,偶爾有袁軍遊騎經過,也以為是自家兵馬,根本沒懷疑什麽,這叫做‘燈下黑!’

七千多人馬,對抗三十萬敵軍,硬碰沒有任何勝算,必須借助天地之力,才能扭轉乾坤,其中最為猛烈的,莫過於水火無情了,蕭逸借助的目標嗎,就是奔騰咆哮的漳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