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章化賊為兵,屯墾戍邊!(第2/2頁)

直到蕭逸大展神威,以弱勝強,斬殺劉豹、烏維兩位豪傑,殲滅匈奴十萬之眾,徹底占領了並州城池,張燕這才心服口服,乖乖的率部來歸了!

“末將恭賀大司馬,大敗匈奴,揚威塞外,黑山軍-五萬七千將士,十六萬隨軍家屬,已經來到了馬邑城,聽候大司馬差遣!”

安營紮寨之後,張燕帶領十幾名頭目,前往中軍大帳參拜,本來未進營之前,他還想端著架子,爭取一些優厚條件的!

可是見面之後,在蕭逸幽冥般的目光下,張燕渾身顫抖,乖乖的下跪行禮,交出了部署的花名冊,無論何時何地,老大永遠是老大呀!

十幾名黃巾頭目,更是瑟瑟發抖、以額觸地,根本不敢仰視,在鬼面蕭郎的面前,打家劫舍的悍匪們,也變成了乖巧的綿羊!

“賢弟棄暗投明,主動歸順朝廷,卻是再好不過了,從此扒掉賊皮,成為漢家官員,子孫後代,永享富貴!

我已經上書丞相大人,加封你為平北將軍,進爵‘安國亭侯’,照舊統領本部人馬,至於大軍屯駐之地,也安排妥當了!”

蕭逸端坐帥位,不怒自威,讓張燕等人入座飲酒,賜予官印、官袍、盔甲、寶劍……又掏出半卷牛皮,隨手扔了過去,正是一半的河套平原!

身為統帥者,必須即能知人、又會用人,張燕性格彪悍、驍勇善戰,就像一匹狂暴的烈馬,雖能日行千裏,可惜難以駕馭,麾下的幾萬人馬,也是良莠不齊、匪氣極重!

這樣的將軍與隊伍,如果收編進入曹軍,難免的不聽號令、貽誤軍機,若是安置地方呢,又怕他們騷擾百姓、禍亂民間,真是讓人頭疼呢!

因此上,蕭逸想了個好辦法,就是‘化賊為兵,屯墾戍邊’,讓他們駐紮到前套地區,修築城池、開墾田地,即鞏固了大漢邊疆,也解決了安置問題,可謂一舉雙得呢!

前套地區-土地肥沃,水草豐美,面積也十分開闊,足夠二十萬黃巾軍折騰了,另外嗎,他們驍勇善戰、野性十足,對付起匈奴人來,也不會吃虧的,如果是內地百姓-勤勤懇懇,老實巴交,會讓人吃的渣都不剩了!

“末將多謝大司馬厚待,一定遵從軍令、護衛邊界,為大漢開疆拓土,再立新功,若有違背,天誅地滅!”

雙手捧著前套地圖,張燕帶著一眾頭目們,雙膝跪地,大禮參拜,鄭重的發下毒誓!

前來歸順之前,張燕還暗暗擔心,生怕奪了兵權、遣散人馬,然後給一個虛職,軟禁在許昌城中,那樣的話,自己要做一輩子‘寓公’了!

萬萬沒有想到,竟然受到了重用,封將軍、進侯爵、掌兵馬,駐紮在前套草原,自由自在,無拘無束,自成一番格局,太對自己的胃口了!

當然了,張燕心裏也明白,要想自在逍遙下去,必須緊緊追隨蕭逸,從此以後呢,不聽皇帝聖旨,不管相府鈞令,只認老大一個人!

接下來,眾人推杯換盞,把酒言歡,一直喝到了日落黃昏,這才賓主盡興而歸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第二天,張燕整頓人馬,換上了漢軍的旗幟、服飾,正式的改旗易幟了,又領取了盔甲、糧草、布匹、精鹽……高舉旌旗,歡唱凱歌,浩浩蕩蕩的開赴前套,成為了一支戍邊軍隊!

與此同時,蕭逸把馬邑之戰中,俘虜的三萬匈奴人,全都交給了趙嫣然,成為她的部曲牧民,又派遣不少的官吏、文士、工匠……讓她駐守後套草原,與前套遙相呼應,守望相助!

即將離別之際,自然是幹柴烈火、拼命歡娛了,若軟的羊皮榻上,蕭逸摸著趙嫣然的小腹,給他們未來的兒子,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:蕭戰--龍戰於野,其血玄黃,想要萬裏草原嗎,就用手中的彎刀,去跟別人爭奪吧!

得知消息之後,趙浪面對滔滔黃河,久久的沉默無語,而後連夜拔營,揮師進入西套,有讓人送來五萬匹駿馬、十萬頭壯牛、五十萬只肥羊……算是輸給蕭逸的賭注,也有表示臣服之意!

從此之後,漢匈再無大戰,雙方開設互市,和平共處……直到若幹年之後,趙嫣然的兒子長大,與趙浪的子孫後代,爭奪匈奴-大單於之位,河套平原刀兵再起、烽火重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