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章挖下深坑,不見獵物!(第2/2頁)

除了糧食不夠吃,草料也嚴重不足了,十萬匈奴將士,配備了四五十萬戰馬,每天消耗極為巨大,再對峙一兩個月,就算人堅持的住,戰馬也會餓死了,還用什麽打仗呢?

相反的,漢軍人數較少,有一半還是步兵,糧草消耗也少的多,大後方十分穩固,糧道暢通無阻,堅持幾個月不成問題,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了!

既然漢軍不出戰,就引誘他們出來好了,之後的幾天裏,匈奴各部輪番上陣,前往漢軍大營挑戰,又叫又罵,日夜不休,可是連罵了七八天,一點作用也沒有,漢軍照樣修營房、開荒地,勞動熱情高漲!

劉豹不死心之下,又寫了一封戰書,滿是鄙視之語,連同一根狐狸尾巴,讓人送到了漢軍大營,這是匈奴人的習俗,諷刺敵人像狐狸一樣膽小,乃是極大的侮辱!

使者去的迅速,回來的也挺快,不過嗎,一個活人進了漢軍大營,一顆人頭扔了出來,隨同還有一副畫,乃是蕭逸的親筆,上面有一只小烏龜,躲在自己的洞穴裏,有吃有喝睡大覺;外面則是一條瘦狼,餓的皮包骨頭,已經奄奄一息了!

水墨畫很簡單,只是寥寥數筆,卻十分傳神,蕭逸的意思:“老子有吃有喝,就是不出大營了,活活餓死你們匈奴人!”

設伏人家不來,誘敵又沒成功,無奈之下,劉豹召集各部大王,重新商議對策,實在不行的話,就集中全部兵力,猛攻漢軍大營?

結果計劃剛一提出,就受到了集體反對,漢軍壁壘森嚴、壕溝縱橫,防禦的密不透風,十萬匈奴人拼光了,也打不破漢軍大營,雁門血戰的教訓,可是銘刻肺腑呢!

各部落王想好了,寧可退回草原上,也不攻打漢軍大營,前者是空手而歸,後者是血本無歸,傻子也知道如何選擇了!

“各部大王勿憂,我有一個計策,可以扭轉戰局、反敗為勝,讓漢軍不戰自敗呢……當初的官渡大戰,曹軍以弱勝強,皆因一把大火燒了烏巢,斷了袁紹大軍的糧草,咱們何不效仿一下呢?”

右校王-烏維拿出一卷牛皮地圖,上面用粗狂的線條,標注著周圍的地勢,這是他派出大量遊騎兵,一點點的偵查回來的!

“漢軍六萬之眾,再上隨行的民夫,也需要大量糧草,因此上,蕭逸分兵太原城、壺口關、上黨城各處,以確保糧道暢通,至於漢軍屯糧之處,就在黃石谷!

此地是一處絕谷,道路崎嶇,草木稀疏,還有許多黃色石頭,裏面建有大倉庫,存放的糧草、盔甲、兵刃、弓弩……不計其數!

蕭逸堅守不出,卻疏忽了糧草之地,我們派出一支奇兵,連夜偷襲黃石谷,搶奪裏面的糧草,漢軍無糧可用,必然不戰自潰了!”

說話間,烏維拔出一柄匕首,狠狠的插在地圖上,他已經策劃好幾天了,還帶人偵查過黃石谷,只要謹慎一些行事,當有九成把握取勝!

“深夜出兵,偷襲山谷,搶奪漢軍糧草、軍械,補充各部的消耗,真是一條妙計呀!”

“主力人馬也出動,佯攻漢軍大營,牽制住蕭逸的兵馬,等到他們反應過來,黃石谷已經易手了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一眾部落王拍手稱贊,認為偷襲之計可行,劉豹也是頻頻點頭,只要斷絕了糧草,蕭逸必敗無疑了!

“報!--啟稟大單於與各部大王,為了爭奪糧草,袁軍突然造反了,還請速速派兵鎮壓!”

正商議之間,一名傳令兵跑了進來,累的滿頭大汗,還帶來了壞消息,聯軍起內訌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