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章激烈交鋒,挫敵銳氣!(第2/2頁)

蕭逸統領主力,調轉馬頭,重新列陣,猛沖烏維的後陣,打垮這股敵人之後,再集中全部兵力,與劉豹決一死戰,一時間,刀槍如林,箭雨如蝗,馬蹄踏屍,血灑沙場……

“匈奴的勇士們--頭頂長生天,腳踏大草原,前面是生死大敵,手中是鋒利彎刀,建功立業,在此一戰--沖呀!”

整整十二萬人馬,讓三萬漢軍沖亂陣腳,後路也受到了威脅,這樣的窩心仗,讓劉豹暴跳如雷,連忙揮舞大纛旗,重新排兵布陣:

左翼六萬人馬,乃是匈奴的主力,同樣一分為二,犁汗王、休旬王統領一萬騎兵,前去攔截住典韋,確保馬邑要塞無恙,劉豹帶著五萬主力,沒去救援烏維,反而殺奔了山口,試圖截斷漢軍後路!

“隆!--隆!隆!”

匈奴五萬精銳,萬馬奔騰,勢不可擋,自古以來,騎兵就克制步兵,那怕以一敵十,也不落下風呢,何況是五萬對三萬,匈奴一方占據優勢,再打不贏漢軍,那就沒天理了!

再看漢軍將士們,一點畏懼也沒有,反而從容布陣,推出了數百輛戰車,密密麻麻的,正好封堵住山口,而後拉下了偽裝,露出了真面目……

這是一種奇怪戰車,正面一塊硬木板,高一丈五尺,寬一丈二尺,厚有四尺半,周圍生鐵裹邊、銅釘鑲嵌,中間是橫九豎九、八十一柄鋼刀,刀身鑲入木板中,露出三尺刀尖,數百輛連在一起,就是一座刀山!

兩邊裝有四個木輪,後面兩根曲轅,兩根粗木支柱,總重七八百斤,平時用戰馬牽引,戰時由士兵推動,機動靈活,隨意變換,正是蕭逸設計出來,對付匈奴騎兵的殺器,就叫做‘刀山車!’

“大事不好了,前面有刀山,快點停止進攻呀!”

“沖的速度太快了,根本停不下來,也沒法調頭了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看到刀山車之後,匈奴兵肝膽俱裂,想要停止進攻,可惜來不及了,騎兵的速度快,卻也調頭難,山口地形狹窄,五萬鐵騎聚集一起,根本無法轉向了,只能硬著頭皮撞上去……

血肉之軀撞上鋼刀,後果可想而知了,血肉模糊,肢體破碎,情況慘不忍睹,更加郁悶的是,前隊騎兵受阻了,後隊依舊在猛沖,人馬越來越密集,自相踩踏,亂成一團,不少匈奴兵跌落馬背,讓自己人踩成了肉泥!

“吼!--吼!吼!”

趁此機會,漢軍閃開一個口子,五千陌刀兵殺出來了,身披重甲,手握長刀,三步一揮,人馬俱碎,只殺的匈奴人哭爹喊媽,魂飛魄散,潮水般退了下去!

“草原各部勇士,速速重整隊形,誰敢後退一步,本人當場斬首,家人貶為奴隸!”

第一次進攻失敗了,還折損了許多人馬,劉豹並不死心,親自揮舞大纛旗,重新整頓人馬,準備第二次進攻,只要占領了山口,就能截斷蕭逸的歸路,再憑著優勢兵力,就是人踩馬踏,也要全殲玄甲鐵騎!

想法雖然不錯,可惜戰機已失,劉豹整頓人馬之時,後陣響起了喊殺聲,原來蕭逸帶領玄甲軍,沖破了右校王部阻擾,回援漢軍本陣來了,烏維賊心不死,整頓殘兵敗將,也尾隨著沖過來……

到了這個份上,雙方人馬攪和一起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再無戰術可言了,全憑著本能廝殺,漢軍裝備精良、訓練有素,匈奴人多勢眾、悍不畏死,打了個旗鼓相當,誰也奈何不了誰!

雙方從上午辰時,一直廝殺到了黃昏,屍橫遍野,血流成河,依舊是難解難分,眼看沒便宜可占了,蕭逸果斷鳴金收隊,步兵在前,騎兵壓後,緩緩的退回大營去了!

劉豹想要追殺過去,奈何部下死傷慘重,余者也是疲憊不堪,只好退回大本營,修養戰傷,檢討得失去了!

此一戰,漢軍陣亡五千,負傷一萬有余,匈奴人陣亡過萬,負傷不計其數,從戰果上計算,漢軍略占上風,可是整體戰局上,依舊勝負未分……接下來,蕭逸開始第二步計劃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