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章李姓一族,不忘故土!(第2/2頁)

“嗖!……賊子拿命來吧!”

蕭逸彎弓搭箭,疾如風雨,想要射殺這個漢家叛徒,不過嗎,烏維號稱‘草原第一勇士’,馬上功夫的確了得,一手持著牛皮盾,護住要害部位;一手揮舞彎刀,撥打射來的箭簇,左右躲閃,敏捷如猿!

另外嗎,這家夥極為陰險,總是躲在人群中,利用護衛阻擋箭簇,蕭逸連發六箭,都沒能傷到他,只是射殺了六名匈奴兵,讓人七竅生煙!

一路逃竄,一路追殺,雙方時而拔刀火拼,時而弓箭對射,參戰人數雖少,就激烈程度而言,不遜於任何的大戰,隨著時間推移,漢軍越戰越勇,烏維眼看性命不保了,那知關鍵時刻,匈奴援兵出現了……

嗚!……嗚!嗚!

一隊匈奴兵沖過來,硬是攔住了道路,趁此機會,烏維快馬加鞭,終於逃出生天了,原來一路的追殺,已經靠近了匈奴大營,還驚動了巡邏士兵!

到了這一步,追殺烏維不可能了,再要糾纏下去,恐怕讓敵人反咬一口,蕭逸見好就收,帶兵回營去了!

此一戰,打傷了右校王-烏維,斬殺上百名匈奴兵,繳獲了幾百匹戰馬,也算一場小勝利了,另外嗎,漢軍還抓住一名俘虜!

這個俘虜有一點奇怪,即沒挨刀,也沒中箭,是自己滾落馬背的,而且被抓的時候,此人也沒反抗,表現的很是配合,讓人百思不得其解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回到大營之後,蕭逸提審俘虜,想詢問一些敵軍情況,結果雙方一見面,竟然還是故人呢,俘虜正是李勇!

李勇是上代右校王-李雲的親信,也是李氏族人之一,當初蕭逸遊走草原,與此人打過交道的,知道他武藝高強,心懷忠義,在政治態度上面,也傾向於大漢王朝!

“漢家遊子李勇,參拜大司馬大人,李氏一族子孫,漂泊草原數百年,一直希望回歸大漢,如今出兵之事,皆在烏維一人,與李氏一族無關,還望大司馬見諒……”

李勇跪地行禮,態度極為恭敬,上代右校王評價過,說蕭逸智勇雙全、腹黑心狠,絕非池中之物,短短十年時間,從一名小校升至大司馬,果然是料事如神!

其實李氏族人,一向親近大漢的,只是畏懼烏維的淫威,不得不屈服罷了,李勇主動成為俘虜,就是想見到蕭逸,為族人們謀一條生路,回歸祖先故土!

“數百年之前,李陵將軍出征漠北,帶領五千漢家兒郎,鏖戰匈奴八萬人馬,箭盡援絕,死傷慘重,不得已而投降了,本想肆機歸漢,洗刷戰敗之辱,沒想到朝廷誤解,誅殺李氏滿門老少,也阻斷了李將軍的退路,真是造化弄人呀!

前人之恥,後人雪之,李氏子孫不忘故土,一心回歸大漢王朝,此心可昭日月,本大司馬對天盟誓,凡是真心歸順者,前罪既往不咎,日後加官進爵!”

對於李陵的故事,蕭逸一直很同情,對於李姓族人回歸,他更是歡迎之至,當即拔出了寶劍,切斷帥案一角盟誓,只要李姓族人歸漢,一定讓他們回歸故土!

“皇天後土為證,李氏回歸故土之後,一定誓死效忠朝廷、效忠大司馬大人,若有違背,天誅地滅!”

李勇眼含熱淚,拼命磕頭不止,又借來一柄寶劍,割破了手臂,用自己的鮮血盟誓!

接下來,蕭逸擺下酒宴,好好的犒勞李勇,順便詢問一些情況,包括匈奴人的兵力部屬、內部矛盾……作為參考之用,李勇真心歸漢,自然知無不言,言無不盡!

吃飽喝足之後,李勇準備離開了,他留在漢軍大營中,不過多一名勇士,對於戰爭大局無補,不如回到烏維身邊,刺探軍事機密,聯絡親漢份子,再來一個‘裏應外合’,作用遠勝千軍萬馬呢!

當然了,一名俘虜毫發無傷回去,難免的讓人生疑,必須做點‘記號’,李勇也是個狠人,自己打腫面頰,撕破衣衫,又拔出了匕首,在身上刺了幾道傷口,而後騎一匹傷馬、拿一柄斷刀,血跡斑斑的跑回大營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