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九章攻克上黨城(第2/2頁)

沒錯的,就是五萬人馬,從開戰到破城,蕭逸沒發一個援兵,所謂的大軍雲集、準備攻城,不過是一點障眼法,這叫做兵不厭詐,過程如下:

夜晚時候,馬六派出一支人馬,偷偷的離開大營,走出二三十裏路,等到了白天,再大張旗鼓開進大營,如此反復循環,造成援兵不斷的假象,與此同時,大營多點篝火、多搭帳篷,軍士大喊呐喊,仿佛有幾十萬人馬,最後把高幹嚇跑了!

進城之後,馬六一面約束降兵,恢復治安,一面傳書蕭逸,匯報戰果,此戰以少勝多,拿下並州門戶,馬六不愧主將之職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恭喜賢弟-旗開得勝,馬到成功,我已經上書丞相大人,為一眾將校請功受賞!”

“小小勝利罷了,與蕭郎戰功相比,根本不值一提,待拿下並州全境,再行請功不遲呢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四天之後,蕭逸帶領大隊人馬,也來到了上黨城,馬六帶人出城迎接,兩人見面之後,不禁相擁大笑,一個高興自己建功立業,一個高興兄弟建功立業!

蕭逸進城之後,先擺下慶功宴,犒勞一眾將校們,記功、賞賜、激勵……而後接見投降的官員,好言安撫一番,讓他們官復原職,處理上黨的政務,最後提審了李升,這種寧死不降之人,或者殺掉,或者重用!

“沙場爭雄,各憑本領,上黨城破,乃是天意,還望將軍約束士兵,不要濫殺無辜,在下是殺是剮,悉聽尊便吧!”

雙方見面之後,李升立而不跪,一臉的堅毅之色,自古忠臣不事二主,他準備為袁氏死節了,如果上坐的不是蕭逸,他一句話也懶得說呢!

“你是高幹的主簿,還是並州主簿,你是袁氏奴才,還是大漢臣子,死前說個明白吧,墓碑上也好留下記載!”

蕭逸淡淡一笑,對這種死心眼的人,武力脅迫、好言收買都沒有,必須以理服人,打破他心中的信念,自己正好善於此道!

“這個嘛……在下是並州主簿,更是大漢臣子,無論生死,皆是如此!”

李升略一猶豫,做出了正確選擇,曹、袁雙雄對峙,殺的血流成河,可是從法統來說,雙方都是大漢臣子,效忠劉氏天子,如果承認是袁氏奴才,那就是亂臣賊子了!

對方說的明白,這要刻在墓碑上,李升不怕死,也不貪富貴,可是愛惜名聲,背個‘賊子’的罵名,那比死還難受呢!

“即為大漢臣子,為何幫助袁氏逆賊,對抗朝廷征討大軍?即為並州主簿,見了本大司馬,為何不行禮參拜,大漢官員禮數也忘了嗎?”

曹營集團優勢之一,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,占據了政治制高點,此番出兵北伐,小皇帝也下了聖旨,稱袁氏為‘逆賊’,因此蕭逸底氣十足!

“並州主簿李升,拜見大司馬大人,剛才失禮之處,還請多多見諒……嗚嗚!”

李升猶豫半響,心中天人交戰,最後雙膝跪倒,行大禮參拜了,漢室法統大如天,誰也繞不過去的!

人性就是如此,如果站著對話,雙方一邊高的,誰也不必怕誰,一方若跪下去了,頓時底氣全消,再也無法分庭抗禮了,李升積攢了幾天的死志,也在逐漸消散中……

“即為漢家臣子,就該效忠朝廷、忠於職守,念你是個無知之人,本大司馬也就不怪罪了,立刻走馬上任,處理公務去吧!”

說話間,蕭逸執筆在手,寫了一份文書,讓李升代理上黨郡守,負責安民理政,再蓋上大司馬印,任命正式生效了!

“卑職領命謝恩,必然忠於職守,不負朝廷重托!”

李升離開時候,都不知邁的那條腿,腦子裏一片空白,自己準備死守臣節的,怎麽就接受任命了,還有上黨太守、兩千石高官、佩戴銀印紅綬,真的很誘人呀?

“我為漢相,漢即我也,丞相大人說的話,果然是至理名言呀,做個無冕之王,一樣號令天下!”

看著離去的身影,蕭逸一陣的得意,接受任命、進入曹營,軟磨硬泡之下,還怕人心不歸順嗎,自己又得一個人才!

“派人查探一下,是誰打開城門,跪地求降的,以‘入京受賞’為名,半路秘密處決掉,沒有骨氣的叛徒,本大司馬不敢用呀!”

“諾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