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箭指河北(第2/2頁)

曹操分兵派將,幹凈利落,對於三路人馬的路線、目標、任務,安排的極為妥當,不愧是英明統帥!

棋勝不顧家,乃是兵家大忌,曹軍主力北伐,老巢也得兼顧,曹操再下軍令:

任命曹仁為‘平東將軍’,統領三萬人馬,駐紮許昌城周邊,震懾文武百官,以防不測之事!

任命曹休為許昌令,曹真為禦林軍統領,負責皇城防禦,監視小皇帝一舉一動,以及後宮嬪妃人等!

再以曹洪為平南將軍,統領三萬人馬,駐紮在宛城,監視荊州集團,劉表按兵不動最好,就是出兵北上,曹洪也能堅持一陣子,贏得緩沖時間!

至於文臣方面嗎,荀彧、荀攸、劉曄、崔琰……留守許昌城,處理日常政務,全力籌集物資,郭嘉、程昱、滿寵、毛玠,以及新人楊修、華歆,隨軍出征,出謀劃策,還有一個河北降臣-許攸,也一起帶著出征了!

至於相府內部事務,全部交給卞夫人了,以她的精明幹練,又有兩個女兒幫襯,必然照顧妥當、家人和睦!

一切安排妥當之後,曹操目光轉動,落在幾個兒子身上,此番出兵北伐,正好考察兒子們的心性、能力,誰可以成為繼承人!

“子桓、子文、子建都長大了,理應為國效力,此番出兵北伐,你們各隨一路人馬,學習用兵之道,至於如何分配嗎,你們是什麽意見?”

曹操話語一出,三個兒子渾身顫抖,群臣也是精神一陣,此乃立儲大事,關系曹營未來,必須謹慎對待!

大家心裏都明白,三個兒子,三路人馬,誰分配在中路軍,誰最占優勢了,可以跟隨丞相身邊,言傳身教,耳提面命,也容易獲取好感,等於成功一半了!

不過嗎,奸雄心思深沉,對待兒子們也一樣,表面上詢問意願,其實是考察心志,誰提出跟隨中路軍,那就是利欲熏心,不念手足之情,可是不爭取的話,又是沒有上進心,難以承擔大任!

“孩兒們年輕淺薄,一切憑父親大人做主,無論跟隨那一路人馬,皆是為國效力!”

奸雄之子,必然不傻,曹丕、曹彰、曹植下跪行禮,把選擇權推了回去,立儲的事情上,只能父親說了算!

“既然如此,子建性子文弱,年齡最小,就跟在為父身邊吧,大丈夫亦憐幼子,讓大家見笑了!”

也許是青睞曹植文采,也許是別有目的,曹操把最小的兒子,留在自己身邊了!

言語一出,曹植滿面歡喜,對於繼承人位子,也更有信心了,相反的,曹丕、曹彰神色黯淡,既然父親不喜自己,只能另想對策了!

“大司馬能征善戰,用兵如神,孩兒願意跟隨西路軍,一起征戰沙場,也好學習統兵之法!”

曹丕上前一步,主動請令了,要想成為繼承人,一是父親青睞,著重培養;二是群臣支持,全力擁護,尤其武將們的態度,可是至關重要!

蕭逸文韜武略,手握重兵,又是眾將之首,與他多親多近,可是大有益處的,不客氣的說,父親百年之後,一份政治遺囑,頂不過一把鋼刀,誰控制了軍隊,誰才是天下共主!

“呵呵,既然如此,子桓跟隨西路軍,子文跟隨東路軍,你們要服從軍令,虛心學習,莫讓為父失望!”

曹操微微點頭,看了看次子曹丕,又掃了一眼蕭逸,目光中大有深意,奸雄選擇繼承人,只要能幹的兒子,不要可愛的兒子!

“諾!……孩兒遵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