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章決議北伐(下)(第2/2頁)

相反的,如果袁紹舍棄老巢-鄴城,帶領人馬全線後退,不斷拉長曹軍補給線,進而拖延決戰時間,那可就麻煩大了,河北方圓數千裏,足以拖死曹軍將士了……

“哈哈!……袁紹鼠目寸光,貪圖享受,舍不得樓台殿宇、嬌妻美妾,無論戰局如何發展,他也不會離開鄴城,那裏就是他的墳墓了!

其他的諸侯嗎,公孫度遠在遼東,暫時不必理會,劉表、劉璋雖為漢室宗親,不過守戶之犬,沒有出兵的勇氣,漢中-張魯傾向朝廷,可以高官厚祿,盡量拉攏過來,至於小霸王-孫策嗎,恐怕不在人世了吧?”

曹操對於諸侯們的能力、性格,可謂是了如指掌,盡是一些酒囊、飯袋、衣架罷了,唯一讓他心生忌憚的,就是小霸王-孫策,不過嗎,這頭江東猛虎魂歸太虛了!

江淮大戰之時,孫策挨了一流星錘,五臟六腑盡碎,不久一命嗚呼了,江東集團為了穩定人心,一直秘不發喪而已,不過嗎,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,孫策身亡之事,諸侯們早就知道了,只是心照不宣罷了!

至於接位的孫權,只有一十八歲,乳臭未幹,又無軍功,無論能力、魄力、威望……遠遠不及其兄,沒有五六年時間,他休想站穩腳跟,更別提出兵北上了!

糧草問題、戰略問題,後方問題,全部有了計劃,接下來,就是一個出兵時間了,按照諸侯征戰的習慣,大都是十月金秋,草黃馬肥,糧草充足之後,才會大舉出兵!

曹操等不到十月了,他要反其道而行之,就在春耕結束之後,全力出兵北伐,利用南北溫度差異,打袁軍一個措手不及!

中國的自然環境是,南方溫熱潮濕,北方幹燥寒冷,因此上,每年的耕種時間,南方總是早於北方!

曹軍控制黃河南岸,每年的耕種時間,都是二月上旬,黃河北岸的冀州、青州,則要到二月中旬,才能耕地下種,至於幽州、並州一代,天氣寒冷,回春遲緩,則要推遲到二月下旬!

兩軍沙場決戰,一柱香的時間,就能決定勝敗了,何況是一二十天呢,曹軍春耕之後,立刻出兵北伐,這時候的袁軍,就要面臨一個選擇了:

如果他們繼續耕種土地,就會耽誤迎戰時間,失去戰爭主動權,一步慢了,步步皆慢,讓曹軍壓制著打,再難翻過身來了!

相反的,如果他們不管耕種了,強行抽調軍隊、征集民夫,與曹軍進行大戰,就會耽誤農耕時間,整整一季的莊稼,也就全耽誤了,到時候軍糧不足,袁軍不戰自敗!

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、水火、風雨、雷電……只要運用巧妙,皆可變成利器,更勝千軍萬馬,殺敵於無形之中,這就是兵法的精髓了!

“老夫決定了,明年二月春耕之後,即刻出兵北伐,蕩平袁氏逆賊,一統中原之地,此外,今日決議不許外傳,有泄露軍機者-殺無赦!”

商議完成之後,曹操目視河北地圖,露出一股勢在必得之意,而後又看向幾個兒子-曹丕、曹彰、曹植、曹熊,出兵北伐同時,還有一件大事要解決--立儲!

沙場之上,刀光劍影,生死一線,最是考驗人的能力了,誰是統帥之才,誰的心智最強,誰的天命又最高,也就一目了然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