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爭鳴學府(上)(第2/2頁)

首先是位置極佳,爭鳴台坐北朝南,背後是一座大山,高聳入雲,植被茂盛,山體形如一個筆架,充滿了鐘秀之氣,前面則是一條河流,水面寬闊,遊魚成群,河道劃出一個漂亮弧形,恰似一柄圓月彎刀!

依山傍水,筆架彎刀,在陰陽學的記載中,這是一塊風水寶地,既有鐘秀之氣,又有勇武之風,如果建造一處府邸,後人可以出將入相,若是修建一座學府,必然人才濟濟,安邦定國!

其次是面積廣闊,尋常的學府嗎,大的占地數十畝,小的不過幾間茅屋,當初的洛陽-太學,占地二百余畝,房屋三四百間,已經讓世人贊嘆了,可是與爭鳴台相比,真是小巫見大巫了!

爭鳴台-整體呈四方形,城墻高兩丈四尺,寬六尺三分,長度五裏有余,周長二十余裏,與其說是一座學府,不如說是一座城池,裏面生活兩三萬人,一點也不感覺擁擠!

最後是裝飾奢華,裏面情況不清楚,僅是四面的城墻,就讓人驚嘆了,下面青色條石為基,上面用黃土、碎石、鐵砂、糯米汁、雞蛋青……混合夯築而成,還有大批的工匠、民夫,正在城墻上下忙碌著,竟然在給墻體包青磚!

我的老天爺呀,許昌城身為大漢陪都,城墻也只是夯土而已,走遍天下十三州,有幾座城墻包青磚的,可以想像的到,這座學府建成之後,堅固無比,不懼水火,千年之內不會倒塌!

尤其是學府的大門,高達兩丈四尺,寬有三丈八尺,可以並行三輛重裝戰車,門體用鐵梨木制成,外邊包裹著鐵皮,還鑲嵌著八十一枚銅釘,個個都有碗口大小,僅一扇門的重量,起碼在兩千斤以上,需要四名大力士,才能推動的開呢!

在大門的兩側,是青石築起的門樓,同樣的威武漂亮,上面刻著一副對聯:

上聯:書山有路勤為徑

下聯:學海無涯苦作舟

共計十四個大字,皆有六尺大小,以金粉塗抹之後,金碧輝煌,極為醒目,就是在數裏之外,也能看的一清二楚,至於這副對聯嗎,自然是‘文抄公’-蕭逸的手筆了,用來鼓勵學子上進,最為合適不過了!

在大門的正上方,還有一塊巨型匾額,高五尺,寬八尺,上塗銀粉,外裹金邊,乃是一整塊金絲楠木雕成的,可謂高端、大氣、上档次,中間卻是空白一片,一個字也沒有呢……

不是蕭逸想不到好名字,也不是工匠們疏忽大意了,巨型匾額上刻的,是這座書院的名字,這麽光榮的事情,自然要留給丞相大人了,別人越俎代庖的話,怕會引來殺身之禍呢!

“哈哈!……這座學府位置奇佳,格局開闊,甚合老夫的心意,無愁真是用心了!”

對於這座學府,曹操是相當的滿意,自己統領千軍萬馬,征戰天下九州,立下了赫赫武功,可是文治方面嗎,一直有所欠缺,以至於有人諷刺說,曹操窮兵黷武,不過匹夫之勇!

現在好了,有了天下第一學府,再匯聚諸子百家,誰還敢亂嚼舌根呢,就算千百年之後,在場的人皆化灰燼,這座學府依舊存在,曹孟德的文治武功,永存青史之上,可與日月同輝!

至於提名的事情嗎,曹操當仁不讓了,令人取來筆墨紙硯,當場筆走龍蛇,題了四個大字--爭鳴學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