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鳳雛出世(上)(第2/2頁)

這麽多年來,龐氏叔侄一直隱居山野,四方雲遊,探討學問,可是不久之前,龐德公收到一封書信,是大儒-孔融派人送來的,講述了‘放開學派,百家爭鳴’的事情,以及儒家遇到的挫折,希望龐德公前來許昌,助自己一臂之力!

龐德公生性隨和,對於爭強好勝之事,本來沒什麽興趣的,可是書信中又提到,大司馬-蕭逸有大量的古籍,乃是無價之寶,要在‘爭鳴台’上展示,人們可以隨意抄寫、研究,彌補自家學派的缺失!

凡是博學之人,沒有不愛書籍的,尤其是珍貴的古籍,龐德公也是一樣,反復考慮之後,決定來一趟許昌城,見識一下‘百家爭鳴’的盛況,順手抄寫一些古籍回去,也好傳授給家鄉子弟,至於龐統嗎,死皮賴臉跟著來了,說是見識一下英雄豪傑!

“沒有憑證之人,一律不準進城,管你是誰家的公子,老子只認識軍令!”

“想要進城的商隊,兵器全都交出來,誰敢留一根繡花針,也按刺客處理--殺無赦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進城的人很多,士兵也很嚴格,官員需要憑證,百姓出示路引,外地來的商隊,搜查的最是嚴格了,刨根問底不說,隨身兵器一律上繳,放進專門的庫房中,離開時才能領取,遇到可疑之人,立刻扣押起來,膽敢反抗者-格殺無論!

為了保證‘百家爭鳴’大會,能夠順利的召開,蕭逸調動玄甲鐵騎,接管了許昌城的防務,日夜巡邏街道,嚴格盤查行人,寧可錯殺無辜,不許放過一個,命令下達之後,每天砍下十幾顆人頭,懸掛在城頭示眾,由此可見,很多人沒有死心呀!

至於死盯著商隊不放嗎,這是蕭逸的習慣問題,他就喜歡化裝成商隊,深入敵後搞破壞的,當初大鬧河北之地,裹挾走幾十萬百姓,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打人一拳,防人一腳,豈能不小心一些呢?

出乎意料的是,牛車進城很順利,一點刁難也沒遇到,這要歸功於龐德公,相貌厚重,談吐文雅,一看就是博學鴻儒,幾句話談下來,頓時受到城門校尉的尊重,就連私人佩劍也保留下了,這也是大司馬-蕭逸的命令:尊重百家學士,可以佩劍進城!

至於龐統嗎,直接被無視了,校尉只是掃了一眼,立刻把他歸入小廝、仆人、護衛……一類,這位青年的尊容,實在跟讀書人不沾邊呀,說到底,這是一個刷臉的世界,沒顏值等於失敗一半了!

“百姓安居樂業,商旅往來如雲,風氣清明,治安有序,曹孟德治國之術,的確高人一籌呢!”

進城之後,龐德公頗為震驚,許昌城的繁榮程度,遠在荊州、襄陽之上,人口眾多,街道整潔,唯一不理解的是,車輛一律靠右行駛,這是誰定的規矩呢?

要知道,中原戰亂頻繁,天災人禍不斷,民生極為艱苦,南方則相對太平一些,尤其是荊州九郡,沒受到戰火蹂躪,可是兩相對比,許昌城卻勝出一籌,這代表著統治者的水平呢!

“地形依山傍河,城池堅固無比,街道橫平豎直,調兵十分方便……如果糧草充足,統帥不是笨蛋,就算有百萬之眾,也難以攻克此城!”

同樣的城池,同樣的街道,在龐統的眼中,想法卻截然不同,叔父博學多才,是一位儒家大師,自己鉆研文韜武略,推崇的是兵家之道!

這樣也好,越有難度的事情,越有挑戰的樂趣,天下英雄豪傑,朝廷文武重臣,荊州襄陽-龐士元來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