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二章《樂經》重現,儒家妥協!(第2/2頁)

數百年前,秦始皇殘暴統治,焚書坑書,以兵戈之威力,焚毀百家書籍,的確把人間的《樂經》,全部付之一炬了,不過嗎,人世間沒有了,地下未必沒有呀?

前段時間,黃鼠帶人四處遊蕩,在古城-安邑附近,挖開了一座大型古墓,乃是戰國-魏惠王的陵墓,裏面陪葬品很豐富,除了金銀器皿,美玉古玩,還有一墓室的竹簡,皆為上古書籍!

知道大司馬文采斐然,喜歡收集古籍,黃鼠連忙派人,把竹簡送到了無愁侯府,蕭逸果然很高興,讓人清理過竹簡,重新編好牛皮繩,而後沐浴更衣,懷著崇敬的心情,打開了古籍觀看,結果嗎----一個字也不認識,上面全是小蝌蚪!

任何一種文明的發展,全都離不開文字,而文字的書寫方式,也在不斷的變化中,上古時期,民智初開,人們把日月星辰、山川河流、花鳥魚蟲……的圖案,雕刻在獸骨上面,形成了最早的文字,這就是‘甲骨文’,或稱‘象形文!’

殷商時期,冶金業興起,貴族喜歡在青銅器皿上,雕刻出一些文字,稱之為‘金鼎文’,武王伐紂,西周建立,文字近一步發展,出現了大篆文,筆畫工整,書寫規範,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!

進入春秋戰國時期,事情就麻煩了,諸侯爭霸,殺伐不斷,各國稱雄一方,紛紛建立自己的文明,文字也是千變萬化,結果同一個字,竟有幾十種寫法,互不相認,極難交流,帶來了很多麻煩!

始皇帝雄才大略,橫掃六國之後,為了加強統治,頒布政令:車同軌,書同文,廢黜了亂七八糟的文字,又讓丞相-李斯,簡化大篆文,創立小撰文,擁有了統一的文字,漢承秦制,書寫上近一步簡化,形成了工整精巧,橫平豎直的-漢隸書!

蕭逸會簡體字、繁體字,穿越過來之後,跟著師傅學習了漢隸書,也算有些文采了,可是復雜的蝌蚪文,就超出他的認識範圍了,萬幸的是,家裏有一位文豪夫人,博學多才,精通古籍,經過蔡文姬的研究,終於辨認出來了,其中一部完整竹簡,正是失傳多年的《樂經》,剩下的竹簡破損嚴重,還在慢慢修補中,應該還有驚喜呢!

偷墳掘墓的事情,畢竟好說不好聽,因此上,蕭逸撒了個小謊,說是殘垣斷壁中尋到,當初焚書坑儒之時,很多人用這種方式,保存珍貴的書籍,於情於理也說的過去了!

“上古書籍,華夏瑰寶,理應與天下人共享,‘爭鳴台’建成之後,本想把這套《樂經》,以及別的珍貴古籍,一同展示出來,讓人們隨意抄寫,不過嗎……”

蕭逸指著爭鳴台,又摸摸斬蛟劍,目光中滿是戲虐之意,他的態度很明確,就是告訴一眾儒生,你們乖乖的不要搗亂,我就把《樂經》共享出來,要是不聽良言相勸,對不起了,我就完成始皇帝的事業,再燒上一把大火好了!

“儒家經典,珍貴無比,萬萬不能損傷呀,幹脆把老夫燒了吧!”

“還有別的古籍,若是一同展示出來,必然轟動天下呀,咱們儒家也大有好處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一部《樂經》的出現,就讓儒生們欣喜若狂,聽說還有別的古籍,頓時全急紅了眼睛,對於學者們來說,書籍就是天下至寶呀!

於是乎,孔融和十幾名白發老儒,迅速的圍攏在一起,經過反復商議,激烈辯論,最後做出決定:不再幹擾爭鳴台,允許諸子百家出山!

放開學論自由,重現百家爭鳴,不過是公平競爭罷了,以儒家現在的實力,不怕任何學派挑戰,大不了再碾壓他們一次,儒家祖先能做到的事,後代子孫一樣可以,還能做的更好呢!

再說了,看看如今的局勢,曹操態度強硬,蕭逸手段高明,儒家如果堅持反對,恐怕沒好果子吃呢,這對翁婿手握重兵,萬一真激怒了他們,再來一次‘焚書坑儒’,也是極有可能的呀!

“君子一言,快馬一鞭!”

“擊掌為誓,決不反悔!”

“啪!-啪!-啪!”

商議妥當之後,孔融邁步上前,代表儒家學派,與蕭逸三次擊掌,盟定誓約:百家爭鳴,勝者為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