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八章權臣之路,路在何方?(第2/2頁)

自古以來,打江山容易,得人心極難,漢家四百年統治,斬蛇起義、平秦滅楚、文景之治……日積月累,歲月沉澱,劉氏子孫稱帝,已經深入人心,很難更改掉了!

尤其是漢武帝-劉徹,對內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,控制了全國人心;對外屢戰屢勝,開疆拓土,奪取了生存空間,他給天下蒼生,帶來太多的榮耀了,以至於天下人心,盡歸漢室矣!

人心就是天意,無形而有實,平時看不到,摸不著,似乎沒什麽用處,到了關鍵時刻,可以變成千軍萬馬、錢財糧草,以及爭奪天下的資本,因此說,得人心者得天下!

當然了,兩漢四百年天下,不缺昏庸帝王,也不乏專橫權臣,霍光、梁冀、竇憲、董卓……他們把持朝政,飛揚跋扈,甚至偷天換日,廢黜皇帝,霸道不可一世,結果又如何呢,廢黜一個姓劉的,再立一個姓劉的,天下依舊是漢家的,權臣可以手握皇冠,卻不敢戴在自己頭上!

唯一越過界限的,就是盜世奸賊-王莽,儀仗外戚身份,竊取權柄,把持朝政,毒殺漢平帝,廢黜孺子嬰,斬斷漢室國祚,建立王氏新朝!

結果如何呢,短短八年時間,天下動蕩,百姓皆反,綠林軍攻入長安,王莽死於漸台,亂刃分屍,挫骨揚灰,王氏新朝,也成了最短命的朝代之一!

接下來,劉秀崛起河北,掃蕩天下群雄,中興大漢江山,至於他成功的原因,除了知人善用,英明神武,與漢室宗親的身份,也是密不可分呀,說白了,漢室統治深入人心,百姓願意擁戴一位劉姓皇帝!

再說當前的局勢,曹操是幸運的,英明神武,征戰四方,建立了蓋世功業,成為了無冕之王;曹操也是倒黴的,把持朝政,架空皇帝,走上了權臣之路,也是一條不歸之路!

權臣之路,沒有坐標,沒有方向,虛無縹緲至極,從來沒人走通過,霍光、梁冀、竇憲……一眾先行者,開始權傾朝野,風光無限,最後的結局呢,還不是身首異處,滿門抄斬,挫骨揚灰,萬劫不復!

前世之事,後事之師,由此可以推斷出,曹操未來的下場,未必好到那裏去,就算生前風光無限,死後也會反攻倒算,就連曹氏族人,恐怕也要陪葬呢!

有人要問了,權臣難做,危機四伏,還沒有好下場的,何不放棄權利,隱居深山老林,做一個悠閑自在之人,即可陶冶情操,延年益壽,還能保全一家老小,太平度日,豈不美哉……答案是:‘權臣之道,最是艱險,即無前途,也無退路!’

其一:不能退-曹操身為丞相,執掌天下大權,不是一個人在奮鬥,而是代表著一個集團,無數人的榮華富貴,皆系於一身之上,就是曹操有心後退,文武重臣也不答應呢,稍有不慎,引起集團內部矛盾,恐怕一發不可收拾了!

其二:不敢退-權利鬥爭,殘酷無比,不是你死,就是我活,曹操一旦放棄權柄,退居深山老林,那麽新的繼任者,為了鞏固權利,必然拿上任開刀,還有小皇帝-劉協,對曹家恨之入骨,豈會善罷甘休呢,因此上,權臣後退一步,只會死的更快、死的更慘呢!

其三:不願退-世人皆有私心,誰也不能例外,曹操出身汙穢,飽受世人歧視,全憑著自己的努力,日夜操勞,南征北戰,這才成為大漢丞相,手握天下權柄,試問了,讓他放棄用大半生心血,好不容易換來的權利,他豈能心甘情願呢?

至於‘刺客下毒,心灰意冷,想要急流勇退……’,不過是場面話罷了,誰信誰是大傻瓜,亂世奸雄,權利欲極強,不到人生最後一刻,絕不會放棄權利,別說歸政漢家皇帝,就是自己親兒子也不行!

既然無路可退,只有奮勇向前了,前面沒有路嗎……那就硬闖一條出來,如果失敗了,不過跟別的權臣一樣-身首異處,歸於塵土,一旦成功了的話-化家為國,千秋基業!

曹操在寢室之中,召見蕭逸、郭嘉二人,就是想探討一個方略,把自己的權臣之路,繼續走下去,更深一層意思是:‘步步為營,取代漢室,平穩過渡,避免反噬!’

“難!-難!-難!……開天辟地以來,王朝更叠頻繁,或是吊民伐罪,或是揭竿而起,推翻舊朝,建立新朝,可是通過權臣之路,走上帝王寶座的,一個成功者也沒有呀!”

寢室之內,寂靜無聲,落針可聞,曹操、蕭逸、郭嘉……三個絕頂聰明之人,面色陰沉,愁眉不展,都在冥思苦想著,權臣之路,路在何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