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六章君子之交,點到為止!(第2/3頁)

朝廷文武百官,勾心鬥角,關系復雜,為了爭權奪勢,時常發生沖突,如果按照政治利益,大體分成三派:

擁曹派:堅決擁護曹操,執掌軍政大權,掃平各路諸侯,一統天下九州,創下不世之功業,乃至取代大漢天下,建立一個‘曹氏王朝’,他們都成為開國功臣!

郭嘉、程昱、曹仁、夏侯惇……就是代表人物,他們的人數不太多,卻把持了軍政大權,擁有極大的力量,而且生機勃勃,勢力擴展很快!

忠漢派:誓死效忠劉氏,維護漢室正統,消滅諸侯割據,加強中央集權,殺掉亂臣賊子,推崇皇權至上,希望中興大漢王朝,開創一個‘建安盛世!’

伏完、孔融、崔琰,楊彪……是為代表人物,他們都是元老舊臣,擁有極高的威望,可惜沒有實權,而且隨著時間流逝,官員新舊更替,他們的力量不斷萎縮!

騎墻派:支持曹操執政,借用他的英武,掃平各路諸侯,維護國家統一,同時尊奉天子,恪守君臣之道,希望大漢江山,千秋萬世永存!

荀彧、荀攸……就是代表人物,他們出身士族,底蘊深厚,希望漢室存在下去,更希望維護門閥利益,壓制逐漸崛起的寒門勢力!

三派勢力,勾心鬥角,錯綜復雜,既有合作,也有矛盾,縱然是千言萬語,也無法說的明白了,不過嗎,他們有一個相同處,都在爭取一個人……大司馬蕭逸!

蕭逸位高權重,手握重兵,乃是大漢第一勇士,戰功顯赫,無人可比,尤其在軍隊中,擁有極高的威望,結好眾多將領,自成一派力量,他的政治態度如何,影響到天下大勢的走向了!

不過嗎,蕭逸的政治態度如何,一直是撲朔迷離,他數次救駕,乃是漢室大功臣,娶了曹節,成為了曹家女婿,祖上是開國丞相蕭何,也算是士族門閥一員了,與朝廷三大派勢力,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,讓人琢磨不透呀!

官渡大戰之後,曹營力量迅猛增長,成為了天下第一勢力,曹操的個人權勢,也是如日中天,身為攝政丞相,幾乎架空了大漢朝廷,原來的政治格局,已經徹底打破了,出現‘曹氏獨大’的局面!

荀彧、荀攸忠君愛國,一向維護大漢王朝,如今曹操權勢滔天,已經威脅到了國祚,二人看在眼裏,急在心中,想要限制一下吧,苦於實力不足,手中沒有兵權呀,這次的刺殺事件,讓他們看清了蕭逸的力量,也萌生了一個想法……

聯合蕭氏集團,組成一個軍政聯盟,輔佐曹操的同時,也限制他的權勢,確保平定諸侯之後,大權最終回歸劉氏,大漢江山,萬年永存,國泰民安,豈不美哉!

正是抱著這種想法,荀彧、荀攸叔侄,聯絡了幾個同黨,躲在天機樓商議大事,沒想到蕭逸也來了,而且把酒賦詩,驚動賓客,二人這才露面,以言語試探,爭取拉攏住蕭逸!

聰明人交流,總是省力的,再難說的事情,也能巧妙的表達,沉默片刻後,荀彧以手沾酒水,在桌面上寫了四句話:

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,

綱常人倫,儒聖之道,

為臣盡忠,為子盡孝,

大漢江山,萬年永存!

‘二荀’的意思很明確,希望蕭逸支持他們,組成一個政治聯盟,誅滅奸邪,限制權臣,維護綱常人倫,維護大漢江山,當然了,再維護一下士族利益,那就再好不過了!

蕭逸聰明絕頂,自然看的清楚了,問題是,這事不好回復呀,直接拒絕的話,傷了兩位正人君子,還要背負一個‘逆臣’之名,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,可是答應下來呢,那就是自掘墳墓了!

明眼人看出來了,大漢王朝根基糜爛,沒有中興的可能了,繼續效忠劉氏,只會成為陪葬品,掃進歷史的垃圾堆,輔佐明主,開創新朝,才是未來的天下大勢呢!

不能直接拒絕,也不能胡亂答應,真是左右為難了,略加思索之後,蕭逸用手指沾酒,也寫了四句話:

天道無常,神器更變,

如畫江山,能者居之,

商湯革命,武王伐紂,

炎黃之血,萬古長存!

這個回答很巧妙,華夏之地,萬裏江山,不歸一家一姓,屬於天下萬民,‘二荀’占據道德制高點,想要以忠義服人,蕭逸就占據更高處,以天下做回應,讓人無法反駁!

國祚有變,王朝更叠,這是歷史的規律,誰也改變不了,如果死守君臣之道,這座大好江山,應該還是夏朝的,何來後面的商周、秦漢呢?

蕭逸也是勸告‘二荀’,歷史潮流,浩浩蕩蕩,順之者昌,逆之者亡,不要因循守舊,做了舊王朝的陪葬品,至於領悟多少,又聽從多少,就看他們的造化了!

“能與二公言語交心,真是不虛此行呀,今日不勝酒力,再要交談下去,恐怕失了禮數,咱們來日方長--告辭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