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九章大漢皇帝不好當!(第2/3頁)

與往常情況不同,海燕公主沒有出謀劃策,而是指著歷代先皇畫像,讓弟弟自己思考對策,兩漢四百多年統治,就是一部權力鬥爭史呀!

大漢王朝延續至今,劉協是第二十九任皇帝,換而言之,應該有二十八位先皇,可是太廟**奉的,只有二十四幅畫像,另有四位大漢皇帝,沒能享受到祭祀,成為了孤魂野鬼,他們分別是……

漢惠帝病逝之死,太後-呂雉執政七年之久,為了統治的需要,立了前少帝劉恭、後少帝劉弘做傀儡,二人得位不正,先後慘死,沒能留下血脈,因此上,不能進入大漢太廟!

漢昭帝駕崩之後,因為沒有兒子,就讓昌邑王-劉賀繼位,因為急於掌握權利,觸動了權臣的利益,僅僅登基二十七天,就讓大司馬-霍光廢黜了,貶為‘海昏侯’,押送到偏僻之地,一生遭受到軟禁,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!

孺子嬰,西漢最後一位太子,一生被權臣-王莽操縱,兩歲上位,五歲被廢,即沒有帝號,也沒有權利,尤其軟禁期間,禁止任何人與他說話,孺子嬰長大之後,六畜不分,口齒不清,智商如同幼兒一般,最後死於戰亂之中,真可謂悲催到了極點!

最後一位倒黴皇帝嗎,就是劉協的親哥哥-少帝劉辨,在位僅僅五個月,就被奸賊-董卓廢黜了,以鴆酒毒殺之後,沒有建造皇陵,僅以王禮葬之,死時年僅十五歲!

自從遷都許昌城,朝廷安定下來後,有大臣提出建議,以大漢皇帝的禮節,重新安葬一下劉辨,再請入太廟之中,與歷代先皇一起祭祀,很可惜,這個提議被否決了,至於否決的人嗎--不是丞相曹操,而是皇帝劉協!

原因也很簡單,如果承認了少帝-劉辨,劉協就是‘兄終弟及’,他是被董卓擁立的,皇位來之不正,一旦有人以此為借口,想要‘撥亂反正’,事情可就麻煩大了!

因此上,必須抹殺哥哥的身份,證明劉協的皇帝寶座,繼承於父親漢靈帝,乃是‘父死子繼’,正統的大漢天子,至於哥哥劉辨嗎,只能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……皇室骨肉,素來無情!

一系列的皇位變動,都在講述一件事情,大漢王朝的歷史上,從來不缺乏權臣,霍光、粱冀、竇憲、董卓……比比皆是,可是四百多年過去了,大漢依舊是大漢,劉氏依舊是皇帝,時間就是無雙利刃,可以消滅一切權臣,不過嗎,現在的局勢有些復雜呢……

如果曹操野心有限,就像霍光、梁冀一樣,控制朝廷,架空天子,做上一輩子的權臣,那就不必太擔心了,只要隱忍二十年,劉協終有翻身之日,到時候奪回權柄,進行政治大清算,再把曹操挫骨揚灰,也不是什麽難事!

相反的,如果曹操野心膨脹,效仿盜世奸賊-王莽,要取代大漢王朝,局勢可就危險了,兔子急了還咬人呢,劉協再沒有膽量,也得拼死一搏了,否則死無葬身之地,孺子嬰就是最好例子!

問題是,奸雄狡猾無比,行事神秘莫測,就是最為親近之人,也弄不清他的心思,究竟效仿權臣霍光呢?還是做第二個王莽?

大漢江山,前途未蔔,生死存亡,天意如何?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報!--啟稟陛下、公主,宮外面出大事了,曹丞相回府途中,突然遇到了刺客,身上連中兩刀,現在生死不明,相府已經亂成一團了!”

姐弟二人焚香上拜,祈求祖宗保佑之時,心腹小官宦-花心,突然一頭闖了進來,滿頭大汗,氣喘籲籲,靴子也跑丟一只,還帶來一個驚人消息--曹操遇刺了!

“哈哈!-大漢列祖列宗顯靈了,天降壯士,刺殺奸賊,因果循環,報應不爽,來人呀,立刻傳召百官,五鳳樓上見駕,朕要重整朝綱,中興大漢江山!”

聽到消息之後,劉協呆愣了片刻,猛抽自己幾個耳光,對著歷代先皇畫像,拼命叩首,額頭見血,渾身顫抖不止,就是洞房花燭夜,他也沒這麽激動過!

只要曹操一死,勢力必然瓦解,朝廷的軍政大權,就會回到自己手中,到那個時候嗎,該殺的殺,該關的關,一個也不能放過!

“事關社稷安危,不能貿然行事,傳令皇城各處,人人各司其職,不許輕舉妄動,皇帝就待在太廟中,暫時不要出去了,外面的事情嗎,就由本宮處理,傳召國丈伏完,商議軍國大事!”

關鍵時刻,還是海燕公主穩重一些,制止了沖動的小皇帝,曹操雖然遇刺了,可是生死不明,萬一奸雄沒有死,事情可就麻煩了!

再說了,曹操麾下文武重臣,個個精明頭頂,恐怕不好對付呢,尤其是一些大將們,控制著許昌城駐軍,他們的態度如何,可是非常關鍵的,萬一引發了兵變,恐怕是玉石俱焚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