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五章論功行賞,加官進爵(下)

《史記-燕世家》記載:戰國初期,七雄爭霸,燕昭王招攬賢才,勵精圖治,打敗了東胡部落,開疆拓土千余裏,修築長城以鎮疆土,設置上谷、漁陽、右北平、遼西、遼東……諸郡,漁陽郡的名字,第一次有了文字記載,因為位於漁水北岸,按照‘山之南,水之北’為陽的規矩,故而命名為‘漁陽郡!’

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,廢分封,行郡縣,設置了三十六郡,漁陽郡就位列其中,因為地理位置特殊,厄守東部長城防線,肩負著防禦匈奴人的重任,數百年的時間中,征戰頻繁,廝殺不斷,從而培養出了漁陽男兒-驍勇善戰,悍不畏死的性格!

蕭逸前世是紅朝-帝都人,帝都作為一座千年古城,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,也擁有很多名字:北京、北平、京師、大都、中都、燕京……而它的第一個名字,正好是-漁陽郡,有古詩為證:“先有漁陽郡,後有燕京府,兵家必爭地,千載帝王城!”

等到穿越過來之後,蕭逸跟著老道師傅,正是在漁陽郡-臥虎山上,安心修道數年,勤練文才武藝,結識了一群好朋友,因此上,在蕭逸的內心中,一直以漁陽郡做為故鄉,每次上陣廝殺,自報家門之時,總是大吼一聲:‘吾乃漁陽-蕭郎是也!’

大漢朝廷-官方記載:大司馬蕭逸,字無愁,幽州-漁陽郡人氏,大漢開國丞相-蕭何之後,為蕭氏二十代嫡系子孫,父母名諱不詳,自幼師從道家,學習奇門異術,文能執筆安天下,武能躍馬定乾坤……

中國人都有戀家的習慣,講究的是‘樹高千丈,葉落歸根’,無論闖出多大的功業,也要回故鄉炫耀一下,英雄如楚霸王-項羽,滅亡暴秦之後,尚且東返彭城,接受江東父老的稱贊呢,還說出了一句名言:‘富貴不還鄉,猶如錦衣夜行,誰人知之呢?’

蕭逸官拜-大司馬,爵封-無愁鄉侯,位高權重,手握重兵,說是功成名就了,一點也不過份吧,如今有了好機會,選擇家鄉做為封地,也算是人之常情呢,不過嗎,有兩個特殊之處,讓此事難辦起來了……

首先,曹丞相賞賜有功之臣,劃撥出一萬戶百姓,作為蕭逸的私人食邑,聽起來數量不少了,可是放在大漢地圖上,不過是彈丸之地罷了,用毛筆尖輕點一下,也就能圈定出來了!

可是蕭逸下手穩、準、狠,狼毫筆轉動之下,畫出一個大圓圈,占了漁陽郡不說,上谷、右北平兩郡的土地,也被圈進了一大半呢,堪比一位諸侯王的領地了,起碼三四萬戶的百姓,真可謂獅子大開口呀!

其次,漁陽郡屬於幽州治下,青、幽、冀、並四州,都在袁氏父子掌控中,雖說官渡大戰慘敗,折損了幾十萬人馬,可是袁氏一族樹大根深,依舊占據著四州之地,大漢朝廷的政令,無法執行下去的!

現在蕭逸選擇了漁陽郡,作為自己的私人食邑,朝廷即沒有實際治權,又沒有戶籍名冊,根本無法劃撥人口嗎,再說了,從古至今,有誰在敵方劃分封地的,這不是開玩笑嗎?

“漁陽郡雖是大漢版圖,可是地方戶籍名冊,不在朝廷的掌握之中,大司馬的私人封地,是不是換一個地方呢,再說這圈也大了一點……”

看到地圖上的黑圓圈,幾名侍中哭笑不得,以為大司馬在惡作劇呢,全都是好言相勸,希望重換一個地方,他們也好劃撥戶籍呀!

“呵呵!-漁陽古郡,山清水秀,民風純樸,乃是一塊風水寶地,本大司馬心意已決,堅決不換私人封地了!”

蕭逸扔回了狼毫筆,傲然立在大殿上,以示決不更改了,選擇了漁陽郡做封地,乃是深思熟慮過的,絕不是什麽惡作劇,而是安身自保之道!

自古以來,為人臣者有三忌:一是功勞太高,威震其主;二是手握重權,尾大不掉;三是儲君無能,難以駕馭;很不幸運的,蕭逸幾年折騰下來,三樣忌諱全都犯了,自身處境極其危險,稍有不慎的話,就會大難臨頭呀!

要想化解危難呢,辦法有兩種,一是像謀士-範蠡似的,大功告成之後,立刻急流勇退,只要退出了權力遊戲,自然會平安無事了,讓人郁悶的是,蕭逸做不到呀,諸侯爭霸,天下大亂,現在就隱居深山,等於放棄了人生夢想,半路上做一名逃兵?

再說了,蕭逸不是孤身一人,還有一群生死弟兄呢,馬六、大牛、典韋、高順、張遼、宋憲、魏續……一個個身居要職,手握兵權,都在努力博取富貴呢,就算蕭逸有心歸隱,這些人也不答應的,還會弄出很多麻煩呢!

第二種辦法嗎,效仿‘田氏伐齊’的故事,奮勇向前,取而代之,只要自己當家做主了,也就不用害怕什麽了,而且蕭逸的內心中,也有一團火焰燃燒著,夢想著開疆拓土,建立一個‘蕭氏王朝’,若幹年之後呢,也混個‘開國太祖’的稱號,那是相當有面子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