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七章毒士出手,將計就計!(第2/2頁)

李廣利也是如此,他是西漢中期將領,漢武帝寵姬-李夫人的長兄,依仗著裙帶關系,李廣利受封‘貳師將軍’,賜爵海西侯,數次遠征西域諸國,可謂是風光無限了!

後來李廣利野心膨脹,竟然勾結文武官員,幹預儲君之爭,想要擁自己的外甥,受到了漢武帝的厭惡,無奈之下,只好故意兵敗,投降了匈奴人,想要換取榮華富貴,結果一年之後,就被匈奴-單於殺掉,用來祭祀神靈了!

賈詡用英布、李廣利二人舉例,就是暗示張繡呢,為了眼前的利益,臨陣倒戈一擊,背叛曹軍陣營,也許會高官厚祿,風光一時,可是不久之後,就跟兩個叛將一樣,身首異處,下場淒慘!

“先生所言有理,叛將難有好下場,不過嗎,我手握數萬雄兵,並非李廣利可比,若是渾水摸魚,未嘗不能建功立業!”

聽了賈詡的話,張繡心中涼了半截,不過嗎,還沒放棄倒戈的想法,這個時代的人,講究的是:‘男子漢,大丈夫,不得五鼎食,就當五鼎烹’,為了榮華富貴,可以不惜一切代價,很少考慮身後事,先享受一把再說!

“榮華富貴,馬上取之,以將軍之武藝,只要奮勇殺敵,何愁富貴不得呢,若是心存僥幸,臨陣倒戈一擊,以捷徑,取富貴,當有三害一敗,還望細心聽之!”

賈詡也知道,三言兩語之間,難以說服一位動搖的將軍,因此豎起四根手指頭,就臨陣倒戈的利弊,仔細的剖析起來……

“將軍本是西涼殘部,流落四方,無依無靠,幸的曹丞相寬宏大量,收入自己麾下,封侯爵、賜食邑、結姻親,相待甚厚,堪比舊臣,將軍臨陣倒戈一擊,實屬忘恩負義,天下人必然鄙視之,留下汙名於四方,此其一害也!

袁紹家族四世三公,號稱‘天下第一門閥’,麾下文武大員,無不出身望族,只看門第高低,不論才能長短,如此用人之法,豈能成就大事呢……將軍出身西涼寒門,若是投靠了河北集團,恐怕是人人排擠,無依無靠,再無飛黃騰達之日了,此乃二害也!

自從投靠曹營之後,將軍的妻兒老小,全部安置在許昌城,相府撥與府邸,賜予俸祿,安置的十分妥當,西涼將校的家人,大都也是如此的,若是將軍倒戈一擊,留在許昌的老小,恐怕性命難保了,此乃三害也!

說完三害之後,賈詡停頓了一下,取出一個酒壺,一個酒杯,斟滿之後,一飲而盡,低頭嘆息良久,而後遙望南方,目光深邃,有三分敬佩、三分疑惑、三分感嘆、以及一分恐懼!

“如果是兩個月之前,將軍不顧身後之事,決定臨陣倒戈一擊,外有袁紹人馬策應,內有老夫出謀劃策,突然起兵,焚毀敖倉,比事可有八成勝算,就算曹丞相老謀深算,也扭轉不了大局了!

可是現在嗎,淮南之戰結束,孫策損兵折將,一路逃回江東去了,南北夾擊之勢,已經蕩然無存了,曹軍十萬人馬北上,救援官渡防線,還帶來大批軍械、糧草,攻守之勢已經轉變了呀!

最為可怕的是-鬼面蕭郎,此人狡猾如狐,兇狠如狼,表面上按兵不動,肯定在暗中謀劃,他不出手則已,一旦出兵偷襲,必然直指要害,袁紹豈有不敗之理,將軍聰慧之人,自當趨利避害,何苦投靠敗軍一方呢?”

“先生所言極是,此時倒戈一擊,等於自尋死路呢……我這就殺掉使者,退回各種禮物,以示決不投降之心!”

聽完‘三害一敗’之論,張繡再沒反叛之心了,想起‘鬼面蕭郎’四個字,更是嚇得魂不附體,今日自己舉兵反叛,用不了多長時間,恐怕就變成一枚骷髏盞了?

“使者、書信、大印……還是送到中軍大營,交給丞相大人更妥當,也能表示將軍忠義之心,贏得一眾將領的好感……至於黃金、珍珠、玉壁、美女嗎,可以留下一半,分與將士們享用,其余退給袁紹,再送上書信一封--恕難從命,原物奉還!”

賈詡擺擺手,送到嘴邊的肥肉,豈能不吃一口呢,至於吞掉一半財物嗎,自然有人‘背黑鍋’,運氣好的話,還能讓袁軍內訌呢,那就有好戲看了!

你用‘反間計’,想要收買大將,倒戈一擊,老夫‘將計就計’,讓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,論起腹黑心狠,西涼毒士,誰也不怕滴……當然了,蕭郎例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