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六章高官厚祿,反戈一擊?(第2/3頁)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金銀珠寶,高官厚祿,真是讓人心動呀,若是叔父大人活著,不知做何抉擇呢?”

中軍帳內,燭影搖動,寂靜無聲,親兵們退下去了,只留下張繡一個人,對著面前的黃金、珠寶、大印……唉聲嘆氣,難以抉擇!

自古以來,臨陣倒戈之將,可謂不絕於青史,比如九江王-英布、自次王-趙信、貳師將軍-李廣利,全都是背叛舊主,換取的榮華富貴,說白了,要想臨陣倒戈,只要三個條件:道德制約、部下跟隨、時機合適!

亂世之中,人心險惡,諸侯之間爭鬥,無所不用其極,暗中收買對方大將,更是一種普遍的手段,叛變的事情多了,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了,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,只要站對了陣營,今日的‘無恥背叛’,就會變成‘棄暗投明’,因此上,道德制約不是問題!

張繡麾下三萬將士,皆是西涼鐵騎出身,自叔父-張濟時候起,已經跟隨左右了,這些年南征北戰,浴血廝殺,經歷了無數磨難,內部凝聚力極強,只要張繡一聲令下,就是刀山火海,他們也會一往無前,如果陣前倒戈一擊,自然是誓死跟隨了!

官渡大戰以來,兩軍浴血奮戰,已經是精疲力竭了,尤其是曹軍一方,兵源幾乎枯竭,再也沒有余力了,張繡坐鎮左翼防線,完全是獨當一面,周圍沒有任何制約,因此上,倒戈時機也沒有問題!

沒有道德制約、部下誓死跟隨、時機也很成熟……可以說,張繡完全擁有倒戈的條件,而且一旦行動的話,官渡防線頃刻崩潰,原因也很簡單,他們駐守的是--敖倉!

春秋、戰國時期,中原大地戰事頻繁,黃河更是戰略要地,秦王-嬴政執政之後,就在敖山‘設倉積谷’,儲備了大量的糧食,利用黃河、鴻溝兩條水系,轉運四方,支援前線,推動統一天下大業!

兩漢時期,朝廷重視武備事務,繼續擴大了敖倉,還設置了一名‘敖倉官’,存貯糧草,治理倉務,世人評價曰:‘天下糧草儲備,敖倉獨占三分’,戰略位置之重,由此可見一斑!

因此上,官渡開戰以來,曹軍的大部分軍械、糧草,就屯放在敖倉,張繡一旦選擇反叛,只需要放一把大火,焚盡敖倉的糧草,不出三日,曹營必然軍心大亂,官渡防線不攻自破了!

話又說回來了,真要舉兵反叛,張繡還是良心不安的,自從投靠過來後,曹丞相待自己不薄呀,官拜-鎮南將軍,爵封-宛城鄉侯,食邑三千戶,滿營諸將,位列前茅,兩家還締結了姻親,可謂推心置腹,以誠相待了!

其實金銀珠寶也好,高官厚祿也罷,包括那些嬌滴滴的美人,難以動搖張繡的心志,他自幼習武,毅力為人,人稱‘北地槍王’,豈會輕易受人誘惑,做出陣前倒戈之事呢,真正讓他心智動搖的,還是許嵩最後一段話:“宛城之敗,奇恥大辱,殺子之仇,不共戴天!”

對於一個政治集團來說,繼承人重要無比,關系到興衰成敗,曹操苦心培育長子,言傳身教,耳提面命,不知傾注了多少心血,希望曹昂繼承家業,發揚光大,甚至是:‘龍飛九五,改朝換代’,結果宛城一戰,無數心血,付之東流,奸雄心中,豈能不恨?

因為形勢所迫,加上誠意感召,張繡選擇了投靠曹營,自從來到官渡之後,他親臨戰陣,奮勇殺敵,堅守著左翼防線,立下了赫赫戰功,就是想立功贖罪,彌補以前的事情!

可是拼死力戰,立下功勛之後,張繡依然心中不安,殺子之仇,不共戴天,為了天下大事,曹操一時選擇隱忍,誰敢保證日後不報復呢,退一步來說,就算曹操不念舊恨了,還有一群曹氏將領呢?

宛城之戰,除了大公子-曹昂,還有幾十名曹氏子弟遇難,為此,張繡設下酒席,宴請曹氏將領們,想要化解雙方矛盾,結果呢,只有四公子-曹植前來,其余人等均無回應,這件事對張繡的刺激很大!

曹氏將領不願來赴宴,就是不想化解矛盾,如今曹操在世呢,尚且可以壓制的住,一旦曹操歸天之後,這些曹氏將領們,豈能不下手報復呢,為了自己一家老小,為了數萬西涼健兒,張繡也要未雨綢繆呀!

“有心效忠曹氏,奈何仇怨難消,若是倒戈一擊,又恐良心不安,進退兩難,何去何從呢?”

張繡的槍法淩厲,一旦施展起來,疾如風火,勢不可擋,可是性格方面嗎,就完全的相反了,反復的思考了半天,還是無法做出決斷,只好用最後一招了--“有難題,問賈詡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