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四十三章人生宿敵-曹操VS袁紹!(第2/2頁)

下邳城外-玄甲軍大營-中軍帳內!

蕭逸身披百花戰袍,手持一杯大補藥酒,斜臥在狼皮軟榻上,一雙眉頭緊鎖著,正在沉思前路,面前掛著一副牛皮地圖,上面標注著城池、河流、山脈……以及代表軍隊的箭頭,紅黑雙色,彼此糾纏,難分勝負,正是官渡戰場的形勢!

為了避免功高震主,蕭逸不會參加官渡戰場了,不過嗎,自己也不能閑著呀,這個仗還是要打的,不過要打的巧妙一些,玄甲鐵騎,機動靈活,就像一支鋒利的冷箭,直指對方的命門,快如閃電,一擊斃命!

歷史上的‘官渡之戰’,曹操憑著三分謀略、三分堅持、四分運氣,對峙了大半年之後,一舉偷襲烏巢成功,燒毀了敵軍的糧草,最終打敗了宿敵袁紹,進而席卷了中原大地,開創了自己的無雙霸業,不過嗎,就以曹軍的戰果而論,這場勝仗並不徹底呀!

史書記載,官渡戰敗之後,袁紹盡棄圖書、車仗、金帛……,止引八百余騎而去,渡過黃河之後,奔至黎陽大本營,以此地為根本,招諭離散之眾,河北敗兵聽聞袁紹尚在,又皆蟻聚而來,袁軍之勢復振,回師冀州……從這段記載得知,官渡之戰,曹軍只是打敗了敵人,並沒有殲滅敵人,袁軍主力人馬尚在,保留了幾分元氣!

就是依靠保存下的人馬,以及河北四州之地,袁氏集團支撐不倒,死死糾纏下去,為了消滅強敵,曹操先後兩次親征,大小數十戰,死傷無數將士,消耗無數錢糧,用了整整六年時間,終於平定了北方,這還是袁紹病逝之後,二子手足相殘,內耗過於嚴重了,否則的話,天下大勢尚未可知呢?

連續六年的鏖戰,反復拉鋸,戰火不斷,河北生靈塗炭,人口急劇下降,原本最為富庶的冀州,人口僅剩下三十萬,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,元氣損傷之重,由此可見一斑了,所有問題的根源嗎,就在一座城池--黎陽!

此番河北人馬南下,大本營就在黎陽城,那裏囤積了無數的軍械、糧草,也是袁軍唯一的退路,官渡戰敗之後,袁紹就是退守此地,收攏敗兵,恢復力量,如果自己出兵偷襲,一舉拿下黎陽城,徹底切斷袁軍的退路……

“嗖!……黎陽城,生死地,天下大勢,就在於此!”

想到這裏,蕭逸拔出斬蛟劍,狠狠的插在了地圖上,只要封堵了黎陽城,河北人馬就插翅難逃了,如果殺死、或者生擒袁紹,那就更加了不得,河北群龍無首,直接傳檄而定,可以少死傷無數生靈呢?

退一步說,就算袁紹僥幸逃出去了,可是喪失了幾十萬大軍,河北也就無兵可守了,最多一兩年的時間,依舊會走向滅亡的,最重要的是,官渡之戰的榮耀,依舊在曹操的身上,蕭逸只是偷襲一座城池,不會出現‘功高蓋主’的情況!

接下來嗎,曹營集團控制中原大地,只要略加修整之後,就可以出兵南下了,三年五載之內,一定能夠掃蕩南方諸侯,一統天下九州!

結束戰亂,太平盛世,到了那個時候嗎,天下是姓劉的、姓曹的、或是姓蕭的……還可以慢慢的商量嗎,大不了關上城門,發動幾場宮廷政變,伏屍數人,血流五步,也好過諸侯征戰,生靈塗炭吧!

不過嗎,想法不錯,事情難辦,黎陽城在袁軍後方,前面有幾十萬大軍紮營,又有滔滔的黃河水阻攔,防禦的密不透風,玄甲軍想要穿插過去,又談何容易呢?

另外嗎,袁紹也不是傻子,黎陽城乃是重鎮,必會派遣重兵守衛,又有第一謀士田豐坐鎮,就算玄甲鐵騎渡過黃河了,能否擊敗黎陽的守軍,還是一個未知數呀?

深入敵後,千裏偷襲,前有堅城,後有黃河,若是一擊不中,那可就麻煩了,自己就算不全軍覆滅,部下也會死傷慘重的,如此冒險的事情,到底值不值得呀?

“呵呵!……世上很多的事情,本不在能與不能,而是敢與不敢,膽小不得江山坐,哥這次豁出去了!”

考慮到偷襲失敗的後果,蕭逸也不禁猶豫起來,可是轉念一想,沙場征戰,勝負難測,本就是一場驚天豪賭,到底是生是死,就讓蒼天決定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