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九章父死子繼,兄終弟及(下)(第2/3頁)

現在接替上位的,乃是二公子孫權,用不了幾年時間,他也會迎娶嬌妻,生育子嗣,而後用心培育成才,接下來呢,問題也就出現了,身為江東霸主,必須確立一位繼承人的,孫權執掌的權位,是傳給自己的兒子,還是傳給大哥的兒子?

父死子繼,兄終弟及,江東霸主的位子,應該傳兒子,或是還侄兒,恐怕誰也說不清楚了,雙方子嗣都有繼承權,一場爭鬥也就在所難免了,就像歷史上的魯國,因為王位傳承混亂,造成了五世之亂,兄弟相爭,叔侄殘殺,社稷動蕩不安,國力一落千丈,前車之鑒,不可不防呀!

更加郁悶的是,這種爭鬥無法避免,試想呀,孫權執掌江東之後,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,勢必提拔一些心腹文武,安插在關鍵位置上,逐漸的代替大哥的舊部,這叫做‘一朝天子一朝臣’,權力更叠,勢必如此,歷史上從來沒有例外!

可是被代替下來的舊部們,他們會甘心交出權利嗎,人非聖賢,誰沒私心,榮華富貴,豈能讓人,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,這些人肯定會想辦法的!

因為君臣大義,正面對抗肯定不行,最好的辦法就是:推出孫策的兒子,爭奪繼承人的位子,從而恢復他們的政治天堂,如此一來,江東集團就會一分為二,彼此內鬥不休,甚至刀兵相見了!

二虎相爭,必有一傷,無論誰勝誰負,都是孫氏血脈的悲哀,江東六郡這片基業,恐怕也就守不住了,就像一個根系上面,長出了兩支樹杈,彼此爭奪養分,結果誰也長不好了,唯一的辦法:就是砍掉其中一支,確保另外一支,這麽簡單的道理,孫策明白,孫權也明白!

人生在世,近不過夫妻,親莫如父子,無論是親情血脈,還是政治考慮,別人家聽話乖巧的孩子,也比不上自己的‘敗家子’,皆時孫權執掌江東大權,就像一位手持利刃的園丁,選擇砍掉那個樹枝,也就不難判斷了吧?

“兄弟、父子、叔侄……權利之爭,泯滅人性,孫氏一脈子孫,莫非也要骨肉相殘嗎?”

想到恐怖的後果,孫策不禁冷汗淋漓,如果沒有一個‘保護者’,自己還未出世的兒子,恐怕就無法長大成人了,就算孫權不動手,他身邊的心腹們也會‘提前除害!’

問題是,誰來做這個‘守護者’呢,此人必須智慧過人,又身居上位,手握重兵,擁有足夠的勢力,能夠跟孫權分庭抗禮,唯有如此,才能保護大喬與孩子,最重要的是,此人必須忠心耿耿,值得托付才行呀!

“周郎與我情同手足,相交甚深,武略、才智冠絕江東上下,乃是忠誠可信之人,自會護佑你們母子平安!”

略加思索之後,孫策決定托孤給周瑜,江東一眾文武官員們,他最信任的就是周瑜了,這種朋友之情,甚至超過了親兄弟!

“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,敢問夫君大人,在周公瑾之後,我們母子性命,又該托付何人呢?”

聽了夫君的安排,大喬夫人愁眉略展,可是心中憂慮沒有放下,她聽說過一段秘聞,孫策、周瑜年幼之時,有異人為他們批判命格,結論是:‘才氣秀達,亂世豪傑,天妒英才,壽祿不終’……如今呢,孫策即將英年早逝了,周瑜恐怕也不是長壽之人呀!

周瑜一旦中途夭折,江東集團之中,也就沒人能抗拒孫權了,到了那個時候嗎,權利之爭一起,孫策的遺腹子,恐怕就要幼年夭折了!

“是呀!……公瑾鋒芒畢露,恐怕也不是長久之人,若是真有那麽一天,你們母子就離開江東,前去投奔蕭逸吧,自會平安無事一生的!”

做為一位父親,必須保護自己的孩子,閉目沉思良久,反復考慮之後,孫策輕輕的說出了第二個‘守護者’--鬼面蕭郎!

“夫君傷勢過重,已經糊塗了嗎,蕭逸乃是江東大敵,彼此不共戴天,從古至今,豈有托孤於敵者?”

大喬目瞪口呆,一副櫻桃小口,都能塞進三個雞蛋了,自家夫君一身的傷勢,就是蕭逸親手所賜,她們母子前去投靠,那不是羊入虎口嗎?

“蕭逸與我征戰沙場,一切只為江山社稷,彼此並無私怨,再說了,蕭郎-傲上而不辱下,恃強而不淩弱,絕不會欺淩孤兒寡母,日後告訴吾兒:千萬不要想著報仇,視蕭郎如視生父,誠心侍奉,可保平安!”

喘息著說完最後一個字,孫策氣力耗盡,心脈斷裂,一頭栽倒在了軟榻上,望著天邊的落日,緩緩的閉上了眼睛……一代霸主,終於落幕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建安四年-春,二月二十五日,江東大軍停靠鎮江城,人馬修整數日之後,舉行了盛大閱兵儀式,二公子孫權手持寶劍,躍馬陣前,巡視三軍將士,盡展一代梟雄本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