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九章以霹靂手段,證菩薩心腸!(第2/3頁)

漢家百姓,不愧是最勤勞的一個民族,雖然天氣寒冷、土壤堅硬,雖然工具簡單、工程巨大,他們還是以最大的毅力,克服著種種困難,頂著寒風,步步向前,他們再次用汗水證明了,這是一個修築過萬裏長城的民族,這是一個不可戰勝的民族!

蕭逸的計劃並不復雜,就像大禹治水一樣,開挖舊的渠道,把肥水、施水、淮水……重新引流過來,利用原來的盆地,匯聚成一個湖泊,名字也起好了,就叫做‘夫差湖’,以此紀念一代霸主,吳王夫差!

在聚水成湖的同時,蕭逸還派出人手,駐守在南側大堤上,而且做了一點小手腳,只要水位達標了,一聲令下,掘開堤壩,就會制造出一場大洪水,利用地勢的高低,奔騰而下,勢不可擋,沿著河道一直沖入巢湖,那個時候嗎,數萬江東將士,皆成為了魚鱉之食!

為了加大水流的沖擊力,蕭逸還派人砍伐了大量樹木,就沉浸在湖水中,等到泄洪的時候,這些巨木順勢而下,力有萬鈞,就是再堅固的大船,也會砸個稀巴爛的,真可謂狠辣到了極點!

孫策、周瑜仗著水軍之利,據守巢湖天險,原以為萬無一失,這次就是告訴他們,什麽叫‘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’,不過嗎,要想執行這個計劃,還有三個難關:

第一就是封鎖消息了,孫策、周瑜足智多謀,讓他們稍微知道一點風聲,就會驚醒過來,或是遷移水寨,或是修築堤壩,那樣的話,前功盡棄,淮南之勢也就無法挽回了!

正是考慮到這一點,蕭逸才大開殺戒,派出上千名遊騎兵,射殺方圓百裏的密探,以及行跡可疑者,十幾天的時間,已經有數百人喪命了,其中有一些無辜者,可是為了天下大計,容不得半點慈悲心!

第二個難關,就是水流變化問題,幾條河流引入了‘夫差湖’,原來河道水位必然降低,江東水軍就駐紮在巢湖入口,一旦被他們察覺到了,後果難以預料呀!

因此上,蕭逸頒布嚴令,只能慢慢蓄水,不可一蹴而就,更不能截斷舊河道,萬幸的是,現在是枯水季節,幾條河流水位下降,只要不是太明顯了,下遊的敵軍也就不會發現了!

第三個難關,就是移民問題了,鬥轉星移,滄海桑田,幾百年時間下來,盆地中出現了幾十個村落,共計上千戶百姓,他們的家宅、田園、祖墳……盡在於此,一下子要搬走了,談何容易呢!

為了勸說百姓們遷走,地方官員可是費勁了唇舌,連哄帶勸的,可有些頑固分子,就是軟硬不吃,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,還有一些死硬的老漢,幹脆把自己鎖在家中,誓與田宅共存亡了!

拆遷問題,自古難辦,為了順利施工,蕭逸安排了三種對策:

首先‘好言相勸,加倍賠償’,凡是搬遷的百姓,官府安排新住宅、田畝,數量上翻倍不說,還免去三年的賦稅,因為搬遷祖墳,驚擾亡靈的,再賠償一頭耕牛,這個絕對是高價了!

其次,官員親自勸說,郡守、縣令、亭長……全都派下去了,遇到頑固不化的百姓,先作揖,再鞠躬,實在不行跪下磕頭,自古沒有官員跪拜百姓的,能做到這個份上,真是仁至義盡了!

第三,諸多方法用盡之後,還是不肯搬遷的‘釘子戶’,只有一個對策--殺,治亂世須用重典,為了江淮戰局的勝負,為了九州天下的太平,殺幾個人也是難免了,這是為了救更多的人,叫做‘以霹靂手段,證菩薩心腸!’

頑強的意志力,可以推動事態的發展,在蕭逸的指揮下,工程進展的很順利,正月二十八日,施水渠道挖通,水流緩緩的進入‘夫差湖’,原本幹涸的盆地,又變得流水潺潺了!

二月初六,肥水渠道也挖通了,‘夫差湖’水位大漲,覆蓋面積二百余裏,淹沒丘陵無數,最深處可達十余丈,算是名副其實的湖泊了!

二月初十,淮河渠道也挖通了,水流大量的注入,湖面迅速擴張,占地方圓三百余裏,深處超過了五十丈,就像一個巨大的水盆,懸掛在江東軍頭上,隨時可以傾覆而下!

接下來的日子裏,三條河流不斷注入,‘夫差湖’水位直線上升,已經接近了蕭逸要求的容量,與此同時,一臉疲憊的陳群出現了,上告一個壞消息,因為大量的征調民夫,軍中存糧消耗極大,已經快要見底了,最多還能支持十天!

“咱們沒有糧草,可是合肥城內有呀,傳令三軍將士,好好的休息一下,三天之後,與孫策、周瑜決一雌雄,天下大勢,皆在此一戰了!”

安排完畢之後,蕭逸也準備起來了,他要親臨戰陣,激勵士氣,如果運氣好的話,三天之後,可以在合肥城內享用晚飯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