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六章龍爭虎鬥(下)(第2/3頁)

當今天下大勢,河北集團、江東集團南北夾擊,官渡、淮南兩處戰場上廝殺不斷,人馬死傷無數,其余諸侯也準備落井下石了,如果不出意外的話,最多幾個月時間,曹營集團就全線崩潰了,而後被人瓜分幹凈,煙消雲散……

問題是,曹操一旦滅亡了,袁紹就會獨霸中原,控制朝廷大權,接下來,他的野心會進一步膨脹,河北百萬人馬,必然大舉南下,進攻荊州、益州、揚州……掃平南方諸侯;以江東集團的力量,根本無法抗拒,不是投降,就是滅亡呀!

天下爭霸,縱橫捭闔,力強者難以抗衡,力弱者易於相處,正是考慮到這一點,孫策、周瑜才想議和的,他們反復商議過,可以削弱曹營集團的力量,卻不能讓他立刻滅亡,需要留下抗衡河北集團,形成一個巧妙的勢力平衡,最好能爭取到七八年時間!

趁此機會,江東集團修養生息,操練兵馬,逆流而上,吞並荊州、益州兩地,完全的割據長江以南,那個時候嗎,孫策就可以提兵百萬,大舉北伐中原了,曹操也好,袁紹也罷,都是自己的盤中餐、口中肉!

這個計劃縝密合理,切實可行,也是江東集團的戰略計劃,如果一切順利的話,二十年之後,華夏大地上會出現一個‘孫氏王朝’,執掌天下,威懾四夷!

“戰火紛飛,生靈塗炭,本將軍也於心不忍呀,只要大司馬接受條件,割讓一些城池、土地,江東將士就會脫下戰袍,回家與妻兒們團聚,共享天倫之樂!”

想要罷兵議和,自然會有條件,說話間,孫策讓人擺出一份‘天下寰宇圖’,又拔出一柄小匕首,在上面輕輕的劃了一條線,他們想要的是:壽春、丹陽、廣陵、潁川-共計四郡之地!

孫策、周瑜目光很精準,壽春、丹陽兩郡到手,江東就有了戰略縱深,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,而廣陵、潁川兩郡,則是前進基地了,以後北伐中原,易如反掌!

平心而論,以江東人馬占據的優勢,他們提出條件並不過分,與曹營集團的存亡相比,區區四郡也不算什麽,只要南方達成議和,曹軍就可以抽調兵力,北上救援官渡戰場了,那裏才是生死攸關之地呢!

只要打敗了袁紹大軍,曹軍可以掠奪河北之地,把損失彌補回來,修養幾年之後,再出兵南下、報仇雪恨也不遲晚,這樣的議和條件,尋常將帥絕對雙手贊成,不過嗎,今天坐在這裏的是--‘鬼面蕭郎!’

“哈哈!……自古以來,如畫江山,能者據之,豈有隨意割讓的道理,再說了,四郡城池,都是將士們浴血奮戰得來的,討逆將軍想要奪取,那就用屍山血河來換吧!”

蕭逸何等人物,對天下大勢了如指掌,瞬間就明白了緣故,冷笑幾聲之後,一把抓起‘天下寰宇圖’,直接塞進了自己懷中--大好河山,一寸不讓!

再說了,沙場征戰,勝者為王,那有祈求的和平呢,割地議和-猶如抱薪救火,薪不盡,火不滅,今日退一步,明日退兩步,後天就會滿盤皆輸了!

“大司馬為了幾座城池,不肯罷兵議和,至百姓水深火熱之中,未免私心太重了吧?”

提議否決,地圖搶走,孫策的臉色陰沉下來,與此同時,江東護衛拔劍出鞘,目光中滿是殺意,如果議和不成,唯有刀兵相見了!

“討逆將軍南征北戰,殺人無數,踏著累累的白骨,換來一身榮華富貴,莫非不是私心嗎……多說無益,咱們刀兵相見,勝者為王!”

蕭逸毫不畏懼,慢慢的喝完杯中酒,這才起身離開了涼亭,周圍的玄甲護衛湧過來,同樣是刀劍出鞘,殺氣騰騰,他們早就做好準備了!

群雄四起,天下逐鹿,殺人無數,血流成河,誰不是為了榮華富貴,為了一家一姓的江山呢,至於‘救民水火、拯救蒼生’的口號,只是政客們喊著玩罷了,誰要是當成理想了,恐怕會一輩子痛苦!

“且慢一步,本將軍還有一個問題,藏在心中很久了,還請賜教解惑……大司馬文韜武略,天下罕見,無論是實力、威望、時機,足以割據一方,自立為王,為何屈身事曹,甘為臣屬呢?”

不只是孫策一個人,天下很多人都在疑問,以蕭逸的一身本領,能征善戰,遠在各路諸侯之上,趁著天下大亂的機會,他完全可以自立為王,甚至成為‘九五至尊’,為何投入曹操麾下,為別人征戰沙場呢?

“曹公心懷天下,海納百川,乃是首屈一指的大英雄,為這樣的‘王者’效力,無愁心甘情願,希望曹公-掃平九州,天下一統!”

說話的時候,蕭逸走出了浮橋,躍馬揚鞭,一騎絕塵而去,不過嗎,有一句話他沒說出來--“今日天下,歸屬曹公,明日江山,我來執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