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四章金戈鐵馬,又是一年!(第2/2頁)

對於這個提議,蕭逸直接就給否決了,當兵吃糧,天經地義,自己絕不會克扣軍糧的,至於壽春的百姓們,他們也有生存的權利,要想爭霸天下,民心不能失去呀,幾千年的華夏歷史,講述著一個真理:“誰能讓老百姓吃飽肚子,誰就是天下共主!”

再說了,自己一向是疾如風火,速戰速決的,那種‘殺敵一千,自損八百’的消耗戰,不是自己的作戰風格,兩個月的時間,如果想出了破敵之計,自然皆大歡喜,如果想不出來的話,再消耗下去也沒意義了!

蕭逸暗暗盤算過,兩個月不能取勝的話,自己就放棄壽春、丹陽諸郡,帶領兵馬退到徐州,縮短後勤補給線,再利用下邳、蕭關幾座堅城,繼續跟江東人馬周旋下去,如果還守不住的話,那就只有出絕招了---遊擊戰!

‘紅朝太祖’說過:‘存地失人,人地兩失,存人失地,人地兩得’……面對強大的敵人,無法直接對抗,那就放棄一些城市,引誘敵軍主力深入,拉長對方的補給線,我方則合理部署兵力,攻擊薄弱環節,速戰速決,打完就跑,積小勝為大勝,慢慢的消耗死敵人,這就是‘遊擊戰’的精髓了!

蕭逸是‘紅朝太祖’的鐵杆粉絲,仔細研究過老人家的戰爭理論,經常運用到實戰中,數萬玄甲鐵騎,機動靈活,戰力強大,自己帶領他們展開遊擊戰、麻雀戰、騷擾戰……

如此一來,最多一兩年時間,就可以扭轉戰局了,孫策的十幾萬人馬,只要敢踏入中原地區,就一個也別想回去了,人民戰爭,汪洋大海,不死不休!

當然了,不到萬不得已,蕭逸不會放棄江淮之地,帶人去打‘遊擊戰’的,那樣對中原地區傷害太大了,兵火過處,赤地千裏,百姓死亡,白骨累累,沒有一二十年時間修養,休想恢復元氣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好幾天過去了,破敵之計沒想出來,兩支大軍依舊對峙著,可是一件事情的到來,讓雙方人馬放下刀槍,暫時停止了廝殺……因為過年了!

“過年”起源於殷商時期,年頭歲尾的祭祀活動,起初日期並不固定,先後規定過十二月、十一月、十月的第一天“過年”,直到漢武帝實行“太初歷”,正式確定在正月初一,幾百年下來,已經深入人心,成為漢家百姓最重要的節日了!

每到了‘過年’前後,各種政治活動基本停止,天子罷朝,百官休假,大家都要好好休息一下,也好跟家人們團聚,就算是沙場征戰的將領,也會放下仇恨,暫且言和,縱然明日你死我活,今天也得吃好年夜飯呀!

雖然物資十分緊張,蕭逸還是想盡一切辦法,犒賞了麾下將士,每名士兵肉一斤、酒一壺,還親自巡視各營,鼓舞士氣,至於普通百姓們,無論男女老少,都是肉一斤、粟米三斤、麻布半匹,算是一份年禮了!

“大司馬-萬勝!……大司馬-萬勝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領到了過年的禮物,壽春百姓歡聲擂動,縱然條件有限,也紛紛行動起來:制新衣、煮飯食、寫對聯、貼門神……最重要的是-祭祀神靈!

中國人一向是敬天地、祭鬼神,每到逢年過節,必須祭祀神靈,祈求護佑,不過嗎,因為地域文化不同,民間祭祀的神靈也不一樣,有財神爺、灶王爺、土地公……家家戶戶,更有不同!

可是今年的除夕之夜,百姓們祭祀的神靈相同了:一尺多高的木雕小人,身披寒鐵甲,頭戴鬼面盔,一張小笑臉,兩個大酒窩,左手捧著一枚金元寶,右手揮舞一柄斬蛟劍,供奉在灶台上,再刻上四句話--“貪狼星君,駕臨人間,神通廣大,法力無邊!”

沒有錯,壽春百姓祭祀的‘貪狼星君’,就是以蕭逸為原型創造的,這就是他們的‘守護神’……據說每日祭拜的話,可以驅逐邪魅,家宅平安,還能治療一些療疾呢,什麽頭痛腦熱、發燒感冒、口吐鮮血、月經不調……一日三拜,立刻見效!

能夠化身神靈,享受香火祭拜,蕭逸是不反對的,就是位置差了一點,放在灶台上祭祀,日久天長的,難免熏出一副小黑臉來,可不管怎麽說,也算有編制的神職人員了,比起那些黃大仙、耗子大仙……強的太多了!

正月初四日,過年的氣氛還沒消散,合肥城內突然有動靜了,小霸王-孫策派出一名信使,直接來到玄甲軍大營,獻上一份豐厚的年禮:美酒、肥肉、銀魚、蝦米、珍珠……種類繁多,還有一封孫策的親筆信,上面只有四句話:

兩軍對沙場,

未忘舊日情,

紅爐煮酒熟,

能飲一杯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