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三章大軍渡黃河,幾人還故鄉?(第2/2頁)

沮授上前幾步,慢慢的攙扶起了田豐,二人性格相投,都是忠義之士,多年相處下來,早已是情同手足了!

“呵呵!……屈我一人之心,不算什麽大事,可惜河北數十萬健兒,此番渡過黃河之後,不知幾人能夠生還家鄉呀?”

田豐苦笑著搖搖頭,一腔忠血,受人懷疑,滿腹韜略,不得重用,人生至此,何其悲哀……比較一下郭嘉、程昱、荀彧等人,自己也許是選錯主公了?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黃河萬裏,彎道九轉,波濤洶湧,袁軍人馬數十萬,加上隨行的輔兵、民夫,總數超過了百萬之眾,至於車輛、馬匹、糧草、軍械……更是不計其數,想要渡過去,又談何容易呢?

因此上,袁紹下令,派人收集大小船只,又修建了十幾座浮橋,日夜不停的運送人馬,整整用了半個月時間,總算是全軍渡過黃河了!

大軍開戰之前,先立營寨以為根本,此乃兵家之常理,袁軍紮下了四十余座大營,旌旗遍野,刀槍如林,長達九十余裏,其勢如同常山之蛇,前後相連,首尾呼應,前鋒人馬直抵官渡,做出一副進攻的姿態!

袁紹雖然趕走了田豐,卻沒有忽略糧道的問題,從黃河北岸搬運糧草,路線過長,又不安全,最好在南岸選一個新的屯糧地,隨時取用,供應大軍,這才是萬全之策!

於是乎,袁紹召集一眾文武大員,擺出一副牛皮地圖,反復的挑選地點,這個地方必須有險可守,有路可通,距離大本營不遠,方便運輸才行,眾人反復磋商之後,又找來幾個當地向導,詢問地形、地勢,最後終於選定一個屯糧地--烏巢!

烏巢,又名烏巢澤,位於濟水、濮水交匯之處,方圓幾十裏都是沼澤地,積水浸泡,遍地腐泥,深不可測,人馬一旦陷進去,瞬間就會無影無蹤,乃是一片著名的絕地,往來商旅行人,無不繞道而行!

不過嗎,上天造物,神奇絕妙,就在絕死之地中,又留下了一點生機,沼澤中有一座小山,面積方圓十裏,名叫‘烏鴉山’,地勢較高,土質堅硬,可以生活居住,還有一條小路溝通外界,堪稱是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!

這樣奇妙的地方,用來囤積糧草、軍械,簡直再合適不過了,只要在烏鴉山修建一些倉庫,再派出一支重兵守護,修築壁壘,封鎖通道,敵人就是有千軍萬馬,也休想偷襲此地,無論來多少人,只會陷入沼澤之中,化成一具具的骷髏白骨!

“軍械、糧草乃是大軍命脈,萬萬不能有失,諸位將軍,誰願領此重任,帶兵守衛烏巢呢?”

袁紹一面派遣工匠、民夫,前往烏巢修建倉庫,一面挑選守衛大將,此人必須有勇有謀,忠誠度高,責任心強,誰比較合適呢?

“末將不才,願意帶一支人馬,前往烏巢護衛糧道,確保大軍後勤萬無一失!”

話音未落,隊列中走出一員大將,正是剛剛立下軍功的--蔣奇!

先前的白馬之戰,馬延、張凱投降曹營,做了叛徒,張郃、高覽損兵折將,挨了軍棍,河北將星暗淡呀,只有蔣奇異軍突起,帶兵拿下了白馬城,一舉逆轉了形勢,驍勇善戰之名,威震全軍上下,號稱‘河北第一名將!’

“哈哈!將軍忠勇無雙,老夫心中大慰……不過嗎,殺雞焉用牛刀,將軍還是執掌兵馬,沖鋒陷陣為好!”

愛將能夠主動請纓,袁紹很是高興的,不過嗎,好鋼用在刀刃上,麾下第一名將去看守糧草,太過於浪費人才了,還是換一個人去吧!

又是一番商議,袁紹最後決定,排遣大將-淳於瓊帶領精兵三萬,駐守烏巢,確保大軍糧道暢通無阻!

大營紮好,糧草充足,下一步嗎,就要兵進官渡,跟曹操做最後的決戰了,袁紹心中得意,如果一切順利的話,兩三個月之後,自己就可以踏進許昌了……中原霸主,舍我其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