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六章得人心者,可得天下!(第2/3頁)

“嗯?……有人在談話?”

對策沒想出來,卻聽到了一些聲音,是從隔壁客廳傳來的,聲音比較洪亮,透著隔板也能聽清楚,聊的熱火朝天,估計人數不少呢?

“寒門子弟也能出入相府,接受選拔,成為一方封疆大吏,真是蒼天有眼呀!”

“多虧了丞相大人的‘求賢令’,不問出身,唯才是舉,我等才有了出頭之日!”

“寒門被壓制幾百了,如今有了機會,我等就該忠心報效,勤於任事,讓天下人好好看看,山野藏麒麟,寒門有國士!”

“此言大善!……沒錯呀!……說的對著呢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從談話中得知,隔壁是幾名寒門子弟,因為才學出眾,受到了曹丞相的賞識,準備提拔重用,讓他們去治理一方,估計會委任‘郡守’之類的,那可是二千石的高官呀!

自從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來,朝廷官職一直被貴族把持著,除非學陳勝、吳廣舉旗造反,否則寒門子弟那有崛起的機會呢!

兩漢更是如此了,選拔官員全靠出身門第,士族子弟就算蠢笨如豬,也能高官得坐,駿馬得騎,反觀寒門子弟呢,縱然是天縱奇才,也沒有用武之地,最多給人家當門客罷了,計謀自己想,有刀自己挨,功勛盡歸他人,真是讓人心寒呀!

自從主政兗州開始,曹操不顧世人的反對,堅決頒布了‘求賢令’,宣示四海,廣招人才,不問出身門第,只看能力高低,給了寒門子弟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!

據說還在籌備一種‘科舉考試’,只要是讀書人,不論出身,不論學派,都可以報名參加,大家坐在考場裏面,統一回答試卷,根據成績好壞,擇優錄取人才,可謂是公正嚴明!

“曹公胸懷四海,天下寒門才子,盡入麾下矣,有這些人才相助,曹氏日後恐有蛇龍之變呀?”

看看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方式,再想想河北官場的黑暗,以及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,辛毗真是感慨萬分呀……

“如果自己沒去河北遊歷,而是跟毛玠、滿寵一起投了曹營,憑自己的能力、才學,只要用心做事,恐怕早就身居高位了,別說是郡守、別駕之類,就是主政一方的-州牧,自己也敢伸手夠一夠呀!

“貴使久候了,丞相大人傳召,請您書房相見!”

正在辛毗陷入幻想之中,一名青衣侍從走了進來---歷經千般阻撓,終於要與奸雄相見了!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“河北使者見過丞相大人,這裏有大將軍的書信一封,還請過目!”

相府書房中,辛毗終於見到了亂世奸雄-曹操,後者頭戴素冠,身穿常服,周圍的擺設也極為簡樸,與大將軍袁紹的派頭相比,真可謂天壤之別!

做個形象的比喻,袁紹出身高貴,生活奢侈,猶如一柄裝飾華麗的寶劍,渾身珠光寶氣的,天下人見了,無不挑大拇指稱贊--“好一件價值連城的珍寶!”

至於曹操嗎,出身草根,樸實無華,猶如一把斬獲四方的戰刀,長刀所向,血流成河,天下人見了,只會感到深深的恐懼--“好一柄縱橫無敵的利刃!”

劍是拿來看的,刀是用來殺人的,這就是二者最本質的區別了!

暗暗的評論之後,辛毗從懷裏取出一封書信,雙手遞了上去,腰杆卻是挺的筆直,按理來說,他一個七品的小主簿,見了大漢丞相,應該跪地獻書,以示恭敬的!

不過嗎,他還有另一重身份-河北使者,某種意義上說,也代表著袁紹本人,因此,決不能下跪行禮,丟了河北四州的面子,當然了,此舉也容易激怒對方,惹來殺身之禍呢!

好在曹操寬宏大度,沒計較什麽,只是讓人呈上書信,打開之後,仔細的閱讀起來,卻是袁紹的親筆,言語霸道,態度囂張,直接提出了三項條款,一個比一個苛刻,最後還用朱砂寫了一句:“朝廷若不答應,河北百萬大軍,就要渡過黃河,踏平許昌城,皆時玉石俱焚矣!”

“袁本初自恃兵強馬壯,輕視朝廷權威,要做大漢的逆臣賊子,莫非以為老夫的寶刀不鋒利否?”

使者不肯下跪,曹操並不在意,一些虛禮而已,華而無用,只要自己蕩平諸侯,一統九州,天下人都會跪拜下去的,這才是上位者的心態!

對方的書信,或者說‘戰書’就不一樣了,這是兩大集團之間的較量,也是曹、袁二人的決戰,既然你傲慢無禮,我唯有以無禮回之!

“回去告訴袁本初,想要土地、城池,就派兵來取,想要陛下前往河北,就帶人來搶好了,他要兵戈相見,老夫奉陪到底,咱們沙場爭雄-勝者為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