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章和稀泥的高手!(第2/3頁)

聽完眾人的匯報,袁紹不禁仰天大笑,下令犒賞一眾文武大員,不過他忘記了,河北局勢復振,還要歸功於一個人--蕭逸!

去年冬天的時候,蕭逸裹挾走了數十萬百姓,讓河北四州元氣大傷,不過嗎,同樣也消除了內患,使得地方上平定下來,就像擠破了一個膿瘡,讓人劇痛一番之後,對身體卻有好處的!

最重要的是,人痛過之後,就會吸取教訓了,一敗徐州、二敗西涼、三敗白虎澗,三戰皆敗,徹底打痛了袁紹,也激發了危機感,大半年來,他廢寢忘食的處理政務,麾下文武也是盡心盡力,這才有了好轉的局面呀!

話又說回來了,因果循環,大丈夫無不報之仇,如今河北局勢大好,麾下兵強馬壯,下一步嗎,就該出兵南下,報仇雪恨了……

“兵者,國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,此一役,事關天下歸屬,還望大將軍三思而後行呀!”

隨著一道清朗的聲音,田豐邁步走出隊列,因為‘臨危受命’之功,他已經升為‘冀州別駕’,位列文官之首,可謂春風得意了,同樣的,也招來了不少的嫉妒心!

“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,占據了朝廷大義的名分,又坐擁徐、兗、豫、司、涼五州之地,麾下兵馬數十萬,謀臣如雲,武將如雨,氣焰十分囂張,此時決戰,恐怕時機未到吧!

以屬下之見,主公應該勵精圖治,讓河北百姓修養生息,積蓄糧草,鑄造軍械,三年之後,再行決戰未遲也,如此,可有七分勝算!”

田豐謀略過人,非常清楚彼此的優劣,曹軍將校驍勇,兵馬精銳,利在速戰速決,可他們也有一個弱點,那就是後勤供應困難,出兵時間超過三個月,就會後繼乏力了,圍困下邳之戰,就是最好的證明!

相反的,袁軍戰鬥力稍弱一些,後勤供應卻很強,冀州地域廣闊,土地肥沃,一年出產的糧食,是徐、豫、兗三州的總和,如此雄厚的資本,打一場持久戰、消耗戰,才是正確的決定呀!

“嘩!……元皓言之有理,曹軍驍勇善戰,又有名將坐鎮指揮,我等不可操之過急呀!”

田豐的話語就像一桶冷水,讓眾人的頭腦清醒了許多,事關生死存亡,謹慎一些沒錯的!

“元皓此言差異,曹營看似強大,實則外強中幹,而且有三大弊病,乃是自取滅亡之道……”

謀士-郭圖站了出來,直接出言反對,目光中還有一絲嫉妒,他與田豐的關系嗎,本來還算過得去,自從後者升官之後,二人的關系變的微妙起來,爭吵的次數也增加了!

“首先,曹操名為漢相,實為漢賊,上欺天子,下壓百官,天下人早已恨之入骨了,一旦開戰,必然眾叛親離,土崩瓦解!

其次,數年以來,曹操窮兵黷武,討伐各路諸侯,雖然僥幸得勝了,麾下兵馬也是死傷慘重,錢糧更是消耗無數,已經是強弩之末了!

最後,曹操目光短淺,又不能容人,竟然把首席大將-蕭逸關入天牢,無異於自斷臂膀,而且有失人心,麾下將校豈肯賣力死戰呢?

有此三敗,曹賊豈有不滅之理呢,大將軍順天應人,出兵討賊,上報天子,下安百姓,自當無往不勝,一統中原!”

“公則先生言之有理,速速出兵,討伐曹賊,末將願意做開路先鋒”

“曹賊不滅,天下難安,早晚必有一戰,何必猶豫不決呢?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不得不承認,郭圖口才極佳,一番滔滔雄辯,把眾人的心火又煽動起來了,尤其是一眾武將們,恨不得立刻出兵,決一死戰!

問題又來了,河北兩大謀士,一個主張暫緩出兵,一個想要速戰速決,又各有道理,到底如何抉擇,真是個難題呀,眾人的目光全集中在袁紹身上,希望他能英明果斷一次,做出正確的決策!

可惜,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,袁紹縱然振作了一下,也改不了自己的老毛病--好謀無斷,坐在那裏,反復琢磨了半響,也難以做出決定,只好把目光投向一個人--許攸!

河北眾多謀士中,許攸才智一般,為人還很貪婪,喜歡金銀、房產、良田、美女……就像貔貅一樣,無物不吞,因此同僚們都看不起他,不過嗎,他也有一向特別的本事--和稀泥!

食君之祿,忠君之事,主公的目光落下來了,許攸縱然心中不願,也唯有挺身而出了!

“元皓、公則二人所言,各有道理,不過嗎,正義之師,先禮後兵,大將軍何不派出一名使者,攜帶大量貢品,前往許昌朝見天子,以示忠臣之意,然後拜會一下曹操,提出三個條件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