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三大重臣(第2/2頁)

“再者,中原地勢平坦,沙場決戰,更多的依靠騎兵沖擊,西涼是著名的產馬之地,若能收入手中,我軍就可以大規模的擴充騎兵,皆時縱橫馳騁,天下無敵!”

“蕭郎說的對,騎兵縱橫,才能天下無敵呀!”

“軍中缺馬,若能得到西涼養馬之地,我軍的戰鬥力可以一路狂飆!”

“大將無馬,如折雙腿,為了西涼的戰馬,拼一把也是值得的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蕭逸的話引起了武將們的強烈共鳴,自從趙武靈王‘胡服騎射’之後,騎兵出現在戰場上,很快就取代了沉重的戰車,縱橫馳騁,千裏迂回,沖擊力更是強大無比,在戰場上,只要運用得當,一萬騎兵可以沖破十幾萬步兵,分割包圍,逐個殲滅,是當之無愧的諸兵之王!

騎兵的戰力驚人,成本也很高昂,諸侯們都想組建大規模的騎兵,用於天下爭霸,可是能做到的卻寥寥無幾,究其原因,還是缺少戰馬呀!

戰馬的養育非常困難,除了優良的品種之外,必須有寬闊的草場,幹凈的水源,充足的陽光,還要寒冷、多風、多雪、多狼……,唯有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中,才能培養出善於奔跑,性格強悍的戰馬,至於中原百姓家裏畜養的那些,只能用來拉車、轉磨,只是大號的驢子!

天下雖大,出產戰馬的地方只有兩處,一是漠北草原,一是河西走廊,這兩個地方的戰馬赫赫有名,也各有自己的優缺點!

漠北環境惡劣,災害不斷,匈奴人盤踞於此,以遊牧為生,那裏出產的戰馬,性格強悍,能挨風雪,有耐力,能吃苦,對飼料的要求非常地,冬天能自己刨開積雪,尋找草根吃,缺點就是身材矮小,負重能力稍差,而且跑的不快!

西涼氣候幹燥,風沙也大,那裏的馬匹身材高大,善於奔跑,有長勁,速度快,天下名馬幾乎都出於此,卻是最佳的戰馬來源,不過嗎,西涼戰馬比較嬌貴,對飼料的要求很高,脾氣也不好,喂養起來很困難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蕭逸家裏的‘白菜’,好吃好喝,不愛幹活,那就是馬大爺呀!

袁紹占據河北四州之後,從匈奴人那裏得到很多戰馬,大量組建騎兵部隊,勢力劇增,這也是他能成為天下諸侯之首的原因之一,同樣的,袁紹聽取謀士田豐的建議,對黃河南岸實行經濟封鎖,不讓一匹小馬駒落入曹軍手中,這一招可謂狠毒!

沙場征戰,射人先射馬,戰馬的損耗往往還在士兵之上,再加上疾病、受傷、老化……,一年下來,軍隊裏戰馬的損失都在五成左右,至少幾萬匹的缺口,這幾年,如果不是蕭逸從西羌部落弄到一些戰馬,曹軍的騎兵早就解散了!

戰略上必須打,戰術上可以打,現在就剩下最後一個問題,曹營集團有沒有實力打這一仗,想到這裏,眾人的目光轉向荀彧,這位大管家的態度如何呢?

有人做過比喻,曹營三大重臣,能力各異,就像大漢的開國三傑,郭嘉智謀百出,天馬行空,堪比張良,蕭逸百戰百勝,攻無不克,堪比韓信,至於荀彧,治理國家,安撫百姓,就是蕭何,正是有他們的輔佐,曹操才能雄踞四州,虎視天下!

“諸位,西涼重地,兵馬俱精,取之有益,失之有害,如今馬、韓交兵,十二郡亂成一團,可謂天賜良機,若不出兵攻取,悔之晚矣!”

荀彧長身而起,說的慷慨激昂,不過臉上的神色卻很暗淡,還充滿了愧疚,“不過嗎,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,老夫無能,國庫之中~~沒錢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