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錢荒來了(第2/2頁)

中國地大物博,資源豐富,偏偏就是缺少金、銀兩種貴重金屬,偶爾發現一些礦脈,數量稀少,采集又困難,每年的產量勉強能給貴族們打造一點首飾,根本就不夠貨幣流通之用,古人又有厚葬的傳統,喜歡把貴重的東西帶到地下去,結果好不容易開采出來的金銀,又重新回到地下了,能在世間流通的,少之又少!

萬般無奈之下,這才以銅為幣,還給銅起了個好聽的名字--‘美金’,至於鐵嗎,多用於打造兵刃,殺戮過多,也有一個名字--‘惡金!’

漢家法令,鑄造五銖錢,八分銅、二分錫,這樣鑄造出來的青銅幣,美觀、耐磨、保存長久!

不過漏洞也就出來了,金屬之中,銅貴錫賤,許多不法之徒,為了謀取利潤,就把國家發行的銅幣融化,改換比例,重新鑄造,有點良心的是銅、錫各五,心黑一些的是銅四錫六,甚至是銅三錫七,這樣的貨幣,質量極差,清脆易斷,磨損更是嚴重,用不了多久就會毀壞!

說話間,荀彧拔出腰間佩劍,又找出兩枚銅錢,墊墊分量,分別切開,原本外表相同的銅幣,立刻就看出了區別,一個斷口整齊明亮,發出銅質的深沉顏色,另一個斷口參差不齊,裏面全是白灰色,雜質甚多!

“只是改換銅、錫比例,至少錢幣還在,勉強能夠流通,更有甚至,直接從錢幣中提煉出純銅,用於鑄造器皿,收藏於家中,導致市場上流通的錢幣越來越少,國庫就是想征稅,也沒得可征呀!”

盛世古董,亂世黃金,人在危機之中,總想要儲存一些錢財,這樣心裏才踏實,尤其是官員家裏,誰沒有一個寶庫呀,黃金、白銀、珠寶、銅幣,統統不放過,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壞的結果……‘錢荒!’

幣值不穩,就導致物價不穩,百姓們無法交易,飽受其苦,連國家也征收不上來賦稅,國庫空虛,朝廷無法運轉,士兵沒有軍餉,天下不亂才怪呢!

其實‘錢荒’的事情,在桓、靈二帝時期就出現了,為了解決問題,宦官們出了一個餿主意,把銅錢挖掉心,一枚變成兩枚,出現了‘無邊錢’和‘無心錢’,數量是多了,幣值卻更不穩定了,弄的百姓們怨聲載道,甚至揭竿而起!

董卓執政時期,也遇到過這個問題,他的辦法更牛,把注意打到了十二金人身上!

秦始皇一統天下,收繳兵器,鑄造了十二個金人,各重二十四萬斤,矗立在鹹陽宮門口,以示威武,董卓遷都長安後,一眼就看到了十二個金人,‘金’就是銅,銅就是錢呀,這位梟雄一聲令下,砸碎了十個銅人,用來鑄造貨幣,解決‘錢荒!’

毀銅人,鑄貨幣,辦法野蠻一點,也有可取之處,可是董卓過於貪婪了,他下令鑄造的錢幣只有五分的重量,名曰‘小錢’,卻要當成‘五銖錢’使用,一比十的幣值差距呀,弄的人心盡失,國家更加動蕩!

可以說,天下大亂,是人心亂了,人心亂的原因,是口袋裏的錢幣亂了,朝廷要想大治,恢復太平,必須解決‘錢荒’的問題!

“要想解決錢荒,必須禁止私鑄,禁止匿藏金銀,可是……”

荀彧一臉灰敗,有些話他沒敢說出來,但大家心裏也明白,‘鑄造錢幣,以次充好,掠奪黃銅’的事情,絕不是普通百姓做的,只有達官顯貴,才有這樣的能力和財力,甚至在坐的人,也不怎麽幹凈!

蕭逸的府中就有一個寶庫,裏面錢財堆積如山,不過嗎,那都是他百戰百勝得來的戰利品,別人也不好說什麽!

可是文武百官中,有不少人在鉆國家的空子,要是改革幣制,禁止私造,恐怕就要得罪一大群人,斷人財路,如殺人父母,會引發強烈的報復,荀彧是尚書令,也沒有這個能力和膽量,都是手握重兵,執掌朝政的大臣呀!

改革幣制,可能會引發朝臣叛亂,不改,則會天下大亂,如何是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