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三道旨意(第2/2頁)

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呀,治理偌大一個國家,又談何容易呢,打仗花錢,賑災花錢,建造城池花錢,修理河道花錢……

幾年以來,朝廷上是精打細算,處處節省,一文錢掰成兩半花呀,連群臣的俸祿都發不出來,只能領一些精鹽回家,不少官員處理完公務,就得去坊市上叫賣呢~

生活如此的悲催,小皇帝還要減免天下三年的賦稅,你倒是得了仁君的美名,朝廷的日子還過不過了,賦稅一停,恐怕連精鹽都發不下來了,讓天下官僚都喝西北風嗎?

為了自己的肚子,為了家人的生活,文武百官也要堅決抵制這道政令,就是曹操不開口,他們也得跪地苦諫,再不行就抹脖子死諫,反正回家也是死,不如死在大殿上,落個勸諫君主的好名聲呢!

“太長卿,頒布朕的第三道政令吧!”連續兩次被駁回,劉協有些坐不住了,心頭的那團火焰被澆的奄奄一息,只好緊握腰間的青玉斧,希望得到一點勇氣!

“臣遵旨!”

孔融的聲音很微弱,連續兩次被打斷,他也沒底氣了,但是皇命不可違,只好振作精神,接過了第三道聖旨~~~“陛下有旨,六軍將士,征戰沙場,勞苦功高,每人進爵一級,賞金十兩,絲綢兩匹……”

第三道聖旨,也是劉協最為看重的一道,身為皇帝,自然知道兵權的重要性,為了收取六軍將士的人心,他才想出了這個‘進爵賞金’的辦法,希望把軍權從丞相手中奪回來,辦法是不錯,思路也對,可惜嗎……沒錢!

聽完聖旨,曹操沒有站出來反駁,只是淡淡一笑,露出一種輕蔑的神態,如此不切實際的政令,自會有人替他把話說出來的!

“陛下,國庫空虛,入不敷出,六軍將士數十萬之眾,每人十金,就是數百萬之數呀,臣實在無能為力!”

尚書令-荀彧站了出來,雙膝跪倒,叩首請罪,他是有名的中立派,甚至傾向於漢室的,可是小皇帝的這道政令,卻是無法執行,他尚且如此,文武百官的態度就可想而知了,“粟米飯都吃不飽了,您還想大魚大肉,做夢吧!”

三道聖旨都被駁回,劉協的小臉上全是黑線,手腳都微微顫抖起來,心頭的火焰更是徹底熄滅了,原本激發出來的帝王之氣,也消散個幹凈,呆坐在龍椅上,就像一個可憐的孩子,孤單、無助、落寞!

看著龍椅上頹廢的小皇帝,群臣也是一陣長嘆,這位大漢天子畢竟年幼,經驗不足,論起治國安民的本領來,比丞相大人差的太遠了,大漢若想中興,難矣!

不過嗎,皇帝的面子畢竟要給的,親政的第一天,至少頒布一份聖旨,讓天下臣民聽到點聲音吧!

“陛下大婚,上繼宗廟,下合人倫,天下萬民無不歡欣鼓舞,理應改元,以為恭賀!”關鍵時刻,還是老丈人比較給力,侍中-伏完站出來,給劉協支了一招,改個年號,也算天子親政,萬象更新了!

“善,愛卿言之有理,正值歲末,理應改元,以為天下之賀!”劉協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,連連點頭!

朝中百官,不乏博學多才之士,一番商議之後,終於想出一個好聽、吉利、有政治意義的新年號……建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