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三章向著海邊進發!(第2/2頁)

不止是‘白菜’,所有人其實都感覺的到,隊伍越往東走,海風中帶著的鹹味也就越濃,而他們的目的地,就是徐州最東部的……廣陵郡!

‘徐州五郡,廣陵最富’,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,按理說廣陵地處沿海,受海風影響,土地鹽堿化嚴重,農作物出產十分有限,可它偏偏成了東南一帶最富庶的地方,所憑借的,就是海鹽!

鹽,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,如果缺了這種白色的晶體,人就會變得渾身無力,毛發皆白,並患上許多種疾病,所以對普通百姓們來說,‘可以一年無肉,不可一日無鹽!’

可是鹽這個東西,天上不下,地裏不生,只能靠人想辦法去從自然界裏提取,秦漢時期的食鹽主要有三個來源,一是益州的井鹽,巴蜀盆地上古時期是一片大海,地下擁有豐富的鹽類礦藏,當地百姓鑿山挖洞,熬制井鹽,以滿足日常需要。

不過很可惜,益州雖然有鹽,卻運不出來,原因也很簡單,‘蜀道難,難於上青天呀’,到處都是懸崖峭壁,靠著人工修建的棧道,運輸極其困難,尤其現在諸侯割據,益州牧劉璋把大門一關,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,井鹽更是一絲一毫也運不出來了!

第二種是青鹽,在西北涼州一帶有鹽湖,其味鹹鮮,熬煮之後可以得到一種顆粒細膩,色澤微青的食鹽,不但口感好,而且還是一種藥材,有涼血、明目的功效,為世人所推崇,如今大漢的達官顯貴們就是用這種青鹽,既食用,也用來漱口,是一種奢侈的日用品!

之所以說青鹽奢侈,是因為它價格昂貴,而價格貴的原因呢,是因為它數量太稀少了,一是西北地區人煙稀少,熬鹽的技術更是落後,再加上戰亂阻隔,能流入中原內地的青鹽少之又少,基本都被那些貴族們包圓了,老百姓是很難看到的!

西南,西北的鹽都運不過來,中原百姓只能眼巴巴的指望東南的海鹽了,海水是鹹的,裏面蘊含著大量的鹽分,這是誰都知道的,早在三代時期,沿海的百姓就開始了‘熬海煮鹽’,源源不斷的供應內陸需要!

而廣陵郡,就是有名的海鹽出產的,因為這裏的海水比較清澈,熬煮出來的海鹽顏色白皙,口感也更好,因此深受內地百姓的歡迎,同樣也為廣陵郡帶來了豐厚的收入,有人甚至打趣說,‘這裏熬出來的不是鹽,而是白花花的銀子呀!’

這次蕭逸主政徐州,臨行之時,丞相曹操特意交代了一件事情,就是取鹽,兗、豫、司三州全在內陸,所需食鹽全靠沿海一帶供應,以前處處受制於人,每年都要花費海量的錢財換取食鹽,這次之所以冒著極大的危險攻伐徐州,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要取得一塊能熬取海鹽的地方!

另外,廣陵郡還是徐州第一門閥,陳登家族的老巢所在,各種勢力盤根錯節,幾乎成為了一塊私地,蕭逸要想控制徐州,自然要先從這裏入手了,至於那些雜亂的勢力嗎,呵呵,一刀子下去,再紛亂的東西也能切開,就看你有沒有那個狠心了!

大海,哥來了!